● 朱登燕
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信息,故事性情境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笔者所在福利机构开展了为期两年的“故事性情境”创设的研究。通过在生活数学课堂上创设自然、有趣、互动的故事性情境,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儿童变得活泼主动,学习更加积极。
设计“故事性情境”时应以学生为本,了解他们喜欢的故事,选择简单易懂的内容。[1]
(一)主辅分明。创设故事性情境主要是为了把孤残儿童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提高儿童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所以,要以教学为主、故事为辅。
(二)简单易懂。孤残儿童认知水平较低,且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创设故事性情境时,要选用简单易懂、符合儿童认知水平的童话故事,并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创编。
要围绕生活数学教学确定故事性情境的内容,联系儿童生活中的所见、所做、所想,借用儿童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结合当下热门的动画片、动漫人物或儿童熟悉的动物等创编故事。
(一)生活故事。《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生活数学课程要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奠定重要的基础。生活数学的学习要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孤残儿童长期生活在福利机构内,要利用儿童平时接触到的生活环境、生活事件,结合生活数学学科,创设故事性情境。
(二)经典故事。古今中外,有成千上万流传至今的经典故事,选取其中儿童熟悉的经典故事,将之与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并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改编,不仅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能够传诵经典。
(三)动画故事。孤残儿童每到放学后或者是节假日都会打开电视,观看他们喜欢的动画类节目。选择近期他们正在观看的、喜欢看的动画题材,将其中的情节适当改编和调整,或者只借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另外创设故事情节来辅助教学,将使他们好似经历一次动画片观赏之旅,为数学课堂增添乐趣。
在创设故事性情境时,应厘情教学目标。每节课上的故事性情境可以是贯穿整节课的,也可以运用于某个环节。
(一)贯穿课堂。故事性情境运用到整节课中时,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实施:首先,在数学课的“情境导入”环节,利用故事切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其次,在课堂的“探究新知”环节,通过故事引出问题,进而探究解决的办法。再次,在“巩固新知”环节,再借助故事的展开引出类似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得到巩固新知的效果。最后,在“总结延伸”环节,利用故事的结尾创设情境,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案例1】《小动物来做客之得数是4的加法》
情境引入(复习4):小动物们听说我们班同学非常热情好客,所以,今天将有一些小动物来我们班做客。首先,谁来?(小鱼)同学们数数有几条鱼? (4)
探究新知(1+3=4,3+1=4):今天还有谁来了呢?(小兔)先来了1只兔子,又来了3只兔子,一共是几只兔子?(1+3=4)客人来到家里,我们要热情招待,准备了胡萝卜,第一个盘子3根,第二个盘子1根,一共是几根?(3+1=4)说一说算式意思,再读一读。
巩固新知(操作 1+3=4,3+1=4):我们一起与小兔玩积木,摆一摆两道算式,再读一读、写一写算式。
总结延伸(生活中的 1+3=4,3+1=4):再与小猫拍篮球。小猫拍了1个,同学拍了3个,一共拍了4个球。计算1+3=4。最后与小鱼套圈,小鱼套3个圈,同学套了1个圈,一共套了4个圈。计算3+1=4。
案例1将《小动物来做客》的故事情境贯穿了整节课,每个故事环节的推进都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逐步深入。学生们自然有序地学习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二)应用部分。为了让教学过程的其中一个环节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学的展开,可在整节课中的一个或两个环节创设“故事性情境”。
【案例2】《巴拉巴拉小魔仙之认识长方形》(巩固环节)
巩固环节:小魔仙给我们来变魔术,“乌卡乌卡变变变”。同学们看,变出了什么?(盒子、本子、书、饼干)同学们说一说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说一说,并用手指指出长方形的部分)
案例2在巩固环节运用了动画片中的人物小魔仙来创编故事,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引入到教学中来,故事情节简单易懂。学生很快就被精彩的故事吸引,提高了对课堂的关注度。
为了让创设的“故事性情境”引人入胜,需要采取一些直观的手段,做到面向全体儿童,增加互动环节,促进儿童对课堂学习的关注。
(一)直观展示。毋庸置疑,课堂中创设的故事性情境都是模拟的情境,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得情境更具有真实性,比如实物、图片、模型、现代信息技术(交互式多媒体、平板电脑)等等。
(二)开放互动。在故事性情境中,教师或学生扮演角色,成为故事中的人物,共同完成故事的情节。通过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情境中的数学体验,积累了活动的经验。另外,为了引起儿童的兴趣,需要运用合适的故事语言,做到用词儿童化,语调抑扬顿挫,语音清晰、表达到位,再适当地加一些夸张的肢体辅助。
【案例3】《三只小猪盖房子之重和轻》
新授环节:一位同学扮演其中一只小猪,另外一位同学扮演第二只小猪。他们都尝试掂一掂自己和对方的砖头。说说哪块砖头重,哪块轻。互相说说,再向全班汇报。
《三只小猪》讲述了小猪搬砖头盖房子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在有趣的故事性情境中,让同学们扮演小猪搬砖头探究轻和重,整节课充满了趣味性。
生活数学教师应不断提高生活数学学科素养,经常反思并完善创设情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创设出更生动适合的故事性情境,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孤残儿童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提高生活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李吉林和情境教育学派研究[M].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李吉林.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