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墨城中心幼儿园 山东青岛 266200)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专家、教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小衔接问题作了一定的研究,对我们的启发很大。同时我们也认真分析了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行为、思想表现与幼儿园常规要求之间的差距。我们认为,目前幼小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园“一厢情愿”。幼小衔接的研究开展了很长时间,而在小学一般不主动开展,经常由幼儿园单方发起,小学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
2.衔接内容缺乏沟通与交流。小学比较重智轻能,忽视儿童心理社会适应性的培养,重视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幼儿园老师不了解小学教学的要求、知识结构,出现了知识传授的割裂错误等,对儿童的发展形成障碍。小学老师对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缺乏科学的认识,视好动的孩子为纪律不好,对幼儿园教育有误解。
3.衔接交流期过短,造成衔接形式化。通常幼儿园在大班幼儿毕业的前一个月才突击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如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等。忽视了从小班开始就担负着幼小衔接的任务,忽视了日常积累,致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增,难以适应。而小学也很少考虑到由幼儿园到小学、由“小朋友”到“小学生”的“急剧变化”给幼儿的造成的心理冲击,完全集体上课的形式、桌椅摆放形式、作息时间等等,一味按照小学的常规要求,给孩子带来了极大不适应。
认识到了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真组织讨论幼小街接的意义,积极进行小学与幼儿园、幼儿园与家庭、小学与家庭的互动交流,明确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共同促进幼小衔接。
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为此,我们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了家长的疑难困惑,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收集第一手资料。其次,为了深入、有效地影响家长的观念,我们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在大班的家园联系栏开辟了幼小衔接专栏,并利用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和班级qq群等,向家长传递幼小衔接的相关信息。最后,我们会定期开展幼小衔接专题半日开放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实地感受幼儿园是如何把入学准备方面的要求蕴含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
同时,我们根据小学的作息时间,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规律,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形成家园合力。我们要求家长开学前两周开始调整孩子作息时间,保证孩子每晚10小时的充足睡眠,中午让孩子午睡50分钟时间,建立稳定的作息制度,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保证良好的上学情绪。
围绕幼小衔接的主题,幼儿园与小学开展双向互动教研。
首先,双方就搜集到的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研讨,必要时邀请幼小衔接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互相介绍小学、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及方法,对彼此的培养目标授课形式与方法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性形成明确的认识,切实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
在研究中我们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双方教师角色互换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在幼儿园业务园长的指导下,小学教师面向幼儿园大班孩子备课,幼儿园教师在小学教师的帮助下备好一年级的课。双方在深刻的体验中,对彼此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明晰,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切实为幼小衔接做好保障。
其次,我们组织大班孩子参观小学的活动,向孩子们详细介绍学校的环境、设施,并引导孩子们参与一年级课堂开放,实地感受小学值日生、送路队、当班长等体验活动,真正地走进小学课堂,体验小学生活,培养孩子对学校生活强烈的向感,以增加入学的心理期待。
第三,我们还以幼儿园的毕业典礼为契机,邀请小学生与幼儿园孩子同台表演,引导孩子们从不同角度主动表达着自已对幼儿园的依恋,憧憬着未来的小学生活。在典礼上,我们还邀请小学校长代表小学师生欢迎小朋友光荣入学。
与此同时,学校也做了相关工作。入学后常规培训、纪律要求循序渐进,入学后一周重点是熟悉校园,体验当小学生的快乐。在常规方面进行上课听讲坐姿、回答问题、文具准备等训练,建立最基本的学习秩序。班级环境创设学习、借鉴幼儿园,一年级教室布置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环境,以减轻孩子们离开幼儿园的心理反差。同时学校还注意指导一年级教师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建立融治的师生关系,形成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以幼儿园为纽带,邀请小学教师为家长介绍小学的环境、课程设置、知识体系、教学理念、常规要求等,提高家长的认识,为实现科学的幼小衔接提供保证。
基于小学的常规要求与幼儿园不同,家长也认识到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必要性,指导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自己去做。比如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挂办书包和生活用品等。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共同关注的工作,不仅需要共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而且需要大家的主动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强势作用,实现三位一体的立体互动,多形式、多方法地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