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215021)何 苗
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美国神话学家理查德·蔡斯曾说:“神话是故事,神话是叙述性或诗性文学。它比任何其他文学类别更富有哲学意义。”这句话简洁明了地概括了神话故事的特征。在现行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共收录了10篇神话故事类的课文,分布在低、中、高年段,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因此,对神话类文本的教学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神话故事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蕴藏着深刻的哲理。要想学生理解神话故事的深刻内涵,就得牢牢把握住人物、事件的神奇性,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将学生带入神话情境中。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学习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对神话的教学也是如此。神话故事文本通俗易懂,细细品读,便能体会到故事的神奇,获得诗意的享受。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有效方式,引导学生朗读,以读促悟,从而使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中。如,在教学《哪吒闹海》这篇神话故事时,教师先让学生边读边体会东海龙王父子的可恶以及哪吒的为民着想的善心;再引导学生朗读体会“称霸一方”“兴风作浪”两个词语在文本中的具体含义。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哪吒闹海的原因。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进入神话故事的情境中。
角色扮演,在神话故事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九色鹿》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有一个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九色鹿的气愤,不但通过语言表达,而且还可以通过动作表演出来。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演一演这段话(课文第八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四个学生分别扮演乌鸦、调达、国王、卫兵,另外一个学生进行旁白。他们的表演声情并茂,展现了九色鹿的愤怒、调达见利忘义与背信弃义。角色扮演再现神话故事的情境,使学生深入故事中,准确地把握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将文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认知,同时也使得神话故事教学富有趣味性。
亚里士多德指出“神话”即“情节、叙事性结构”,是以故事打动人的。选入苏教版教材的10篇课文故事浅显易懂。在教学时,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叙事性这一文本特征,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理清叙事主线,使学生深入神话情境中。如,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打白骨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设问:“孙悟空是怎么打白骨精的?”最后,让学生思考“三打”的结果。这样,围绕文本线索设置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故事主线,使学生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了人物的形象。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阅读教学要从文本的思想内容转向语言文字,以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词句是语言表情达意的基本要素。在神话故事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文本的语言表达特色,引导学生品析词句,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比如,有个教师在教学《开天辟地》一文时,首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这一片段,启发学生发现这句话的表达特点。经过思考品析,学生不难发现两句话意思相对、字数相等,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接着,引导学生进行词语替换,将“渐渐”替换成“缓缓”,让他们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这样,在斟字酌句中学生体会到盘古开天辟地的艰辛以及他无私献身的精神。
总之,在神话教学中,教师要瞄准语用点,通过各种策略品析词句,让学生在发现中有所感悟,逐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神话多以口头形式存在,经过长期的发酵、增补和交互影响而形成”因此,口头性是其最典型的语言特征。诸向阳老师曾说:“讲故事是教学神话故事最好的策略。”因此,在神话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复述出来,才能体现神话的口头性这一语言特征。学生复述故事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置身于神话情境中感受、理解故事的过程,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在教学《开天辟地》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如“混沌一团、巨人沉睡、抡斧猛劈、天地分开、顶天立地、累得倒下、身化万物”等,理清文章思路,并给学生复述的支点。在复述故事时,学生理解了故事发展的情节,内化了神话内容,感受了神话的神奇,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正所谓“神话,非奇不传”。神话故事以其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等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在神话教学中,若是缺少了学生的大胆想象,那么教学便失去了张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故事的空白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锤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中普罗米修斯遭受惩罚的部分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当学生为普罗米修斯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时,教师给学生如下的句式:“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表达。通过故事补白,普罗米修斯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逐渐高大起来。
神话故事教学的落脚点应该放在对神话文本的教学价值上。学生是否体悟到文本内涵是检验神话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怎样通过神话故事理解文本背后的深层蕴意,是神话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主题内涵的表达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塑造。神话中的人物是神和人的结合体。因此,揣摩人物形象,可以着眼于人性与神性,聚焦关键词句,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理解的升华。
如,《哪吒闹海》一文中的主人公哪吒,他拥有乾坤圈、混天绫两大宝物,从而法力无边。这是神性的具体表现。对这方面,学生易于把握。而哪吒的人性这方面,主要体现在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上。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聚焦课文的细节描写。如,品析“一摆”,体会哪吒的威力与决心;聚焦到“闹”字,理解哪吒为正义而战,不畏强暴、为民着想的精神品质。这样,在形象解读中,学生体悟了神话的内蕴。
有人说,一个民族如果失掉了神话,不论在哪里,即使在文明社会中,也是一场道德灾难。神话作为通向古代文化的窗口,是民族智慧、思想意识的曲折体现。在神话教学中,群文比较阅读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他们广泛地吸收文化营养。
在《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区别。接着,又问:“世界各民族还有哪些神话呢?”这样将学生引向神秘的神话世界,如希腊神话、印度神话等。最后,给学生设计一个深化认识的母题,如创世母题、战争母题等,让他们选择一个具体的内容进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追问的方式,引领学生在神话殿堂里自由翱翔。
总而言之,在群文比较中,学生走上了探寻文明源头之路,不仅仅领悟了文本的文化内涵,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吸纳了外国优秀文化,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