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市实验小学(266002)蒋 文
自能学习是指学生在想学、会学的基础上,最终达到能独立学、持久学和快乐学的地步。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学习成为学生生命的自觉。要达到独立学、学会学、快乐学和持久学的地步,就要有引领学生学会学的策略,而批注式阅读就是其中有效的策略之一。
批注式阅读也叫评点,最早可追溯到梁代(见于清代大学者章学诚的《校雠通义》一书)。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以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动阅读意识,实现个性化阅读,形成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为要旨的有效阅读策略。它包括眉批、旁批和总批等。批注式阅读的突出特点是意随文生,并通过批注符号和简洁精炼的书面语言,直接在文本的空白处做记号、标注释,可以谈感悟、提问题、写评语,与正文相映成趣,能帮助读者理解、评论和赏析文本。
批注式阅读常见有八种类型。一是识记批注,主要是识记有关字词等方面的内容;二是质疑批注,主要是批注读课文时遇到的阅读障碍、产生的疑问或困惑;三是感悟批注,批注的内容是在读书过程中得到的启迪、受到的教育、收获的感悟等;四是归纳批注,是对文章句段、篇章进行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等有价值信息的批注;五是联想批注,是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由此及彼或联系生活等产生的联想;六是专题批注,是教师根据训练学生能力的需要,在批注时围绕一定的专题(内容、语言、结构)进行批注;七是评价批注,对内容、写法、语言、结构等表达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个性化评价;八是综合批注,综合以上各种批注内容进行的全面的综合性批注。
批注式阅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有不同的形式。从批注语言上分,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符号批注,用各种符号加以标记;二文字批注,即学生用文字形式把自己的感想、疑问、看法等,简明扼要地写在相应空白处,具有内容具体、表达明确的特点;三是纲要批注,即把学习内容经过分析、归纳与整理,提纲挈领地形成一个阅读纲要,以揭示内容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对文路、主人公形象以及主旨进行批注,让人一目了然。从批注形式上,可分为两类。一是集中批注,就某些重点内容或关键内容,统一在文本的某个地方进行批注;二是分散批注,在文本的各个不同地方进行批注。从批注时机上,可分为三类。一是课前批注,在上课前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批注;二是课中批注,课上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三是课后批注,在上完课后进行课外的延伸批注。
有“注”与“批”两种。“注”,指圈、点、勾画并进行旁注或注写等;“批”,指对文本的疑问、体验、感悟和个性评价,用富有情感的语言简洁精炼地表达出自己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和赏评等。
认识了批注式阅读之后,如何实施批注式阅读呢?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基础,我们采取了下列学习流程:范例引领,学习批注—教师引导,训练批注—运用方法,实践批注—自能批注,快乐阅读。现以《黄河的主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为例谈谈如何“运用方法,实践批注”这一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人思考,吸引读者。在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关注了解题目,深入思考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等,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如,读了《黄河的主人》这个题目,就会引发思考:“‘主人’是什么意思?它和客人有哪些不同呢?黄河到底是一条怎么样的河?它有什么特点?它又不是家,怎么会有主人呢?”将思考写出来,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兴味盎然地阅读下文,结合查阅资料,就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主题等。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去整体把握文章,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和阅读能力,让他们学会阅读。
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在饶有兴趣地阅读课文时,学生就会发现文章有点睛之笔,有许多关键的词句。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自主研读与批注,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词语,读懂文本,还能从中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如,读《黄河的主人》第一自然段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对题目的思考进行旁批,并给学生示范:“‘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三个词,写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让人感受到流水之急、浪之高大、河之惊险。这一环境描写,既突出了当时险恶的水上环境,又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这也是‘我’胆战心惊的原因。描写此河的目的是什么呢?解答了对题目的思考——‘黄河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河?’同时也是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这样,让学生领悟抓关键词批注的方法。学习了这一方法,可以在后面几个自然段里进行迁移运用。
抓住关键词,通过前后联系、系统思考进行圈画批注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深度理解词语,便于抓住词语读懂文本,体会文章内涵,领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同时,还可以学习作者用词的精妙,掌握准确妙用词语的方法。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读懂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引发真正的思考。
学生带着问题,深钻细研,体验感悟,自主探究,这样就能真正走进文本,释疑解惑,产生新的独特感悟。“于疑问处批注”的方法,易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他们理解课文。如,读到《黄河的主人》第二自然段的“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时,学生自然就会想:“‘一个什么东西’到底是什么呢?题目是写主人的,写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呢?”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同时继续阅读,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这种在疑问处批注,让学生带着疑问再去阅读,他们就会更加专注,就能更有效地释疑解惑、理解文章,慢慢学会自能读书。
这种质疑批注阅读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和探究精神,有利于学生前后联系探究文本,有利于学生在多元对话中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经过长期实践,学生就会在阅读中学会质疑、释疑,并进行合作探究,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
所谓“空白”,是指作者在写文章时,会运用留白的艺术,对某些内容故意不写,或写得简略,由读者自己去想象补充。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留下的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批注。这样,学生就会把文本写得简练的地方想象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白,把没有写出来的内容通过想象补充出来,不仅获得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更学会了读书。
如,《黄河的主人》第六自然段描写了主人的几个关键动作,但并没有写主人的语言和心理,这就为阅读留下了空白。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动作进行想象:此时艄公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这样,学生就会借助想象批注出人物的语言、心理。在阅读时,学生进行补白想象批注,读懂了文章的内容,并借助文章内容或字、词、句子等展开想象拓展开去,联系文本或现实生活,想象人物的语言,或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事、景物等。这种批注,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掘文字背后的深层内容,实现拓展理解、开阔视野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快速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领悟写法,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学生在读书时都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悟。开始学习批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只要有了想法就可以大胆地进行批注。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逐渐引导学生学会在细节之处、有内涵之处和情感丰富之处,尤其要对触动自己心灵之处做出批注。如,在自主阅读第五自然段时,学生可先结合“小小的羊皮筏子上竟坐着六个人哩!”进行旁批:“筏子那么小,却坐着那么多人,艄公却如主人般从容自若,使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像这样在阅读中有了感触然后进行批注,就叫“在内容感悟处批注”。利用这种方法可写出很多批注。比如,在读到“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时,学生进行对比批注:“通过‘我’与艄公进行对比,体会到黄河之险,感悟出艄公驾驭黄河的智慧和力量,他是黄河的真正主人。”至此,读题目时产生的疑问即可迎刃而解。
在阅读课文时,学生总会在某些地方由于自身有切身的生活体验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共鸣处即是情感迸发之处。阅读时,在充分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在触动情感琴弦之处记下自己的体验,表达自己内心流淌的真情。这样,师生间、生本间进行情感对话,深入理解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在批注时,除了要关注内容之外,还应关注文章的表达,使学生掌握表达的方法。如,当读到第三自然段“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时,学生围绕“贴”字进行想象、补充,体会出这六个人好像直接躺在了黄河水面上一样,惊险刺激,还体会出六个人的心里、神态等。透过一个“贴”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能很好地想象出文中未写出的画面,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与贴切。
这种批注式阅读的方式能很好地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创造性,体现“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力、学习力,实现自能学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