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嘉峪关学校(266003)特级教师 商德远
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学习个性化等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时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教育模式、形态、内容和学习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变革。人们需要学会学习,更需要自主能动地坚持终身学习。那什么是自能学习?自能学习有什么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能学习呢?
自能学习应经历一个从“自主”到“自能”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宾特里奇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我国的庞维国教授等学者主张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界定自主学习。横向角度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如果每个学生自己能对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自觉地做出选择和控制,即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能主动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并能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这样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学生的学习完全依赖于他人指导或控制,其学习就是不自主的。从纵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本质。如果学生能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学习后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实践探索,我认为,从纵向角度来界定自主学习更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小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制定出简单的学习目标或提出学习要求,能运用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主动学习,对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能有自己的想法,能确定解决策略,提出自己的观点,能自觉地评价和反思学习结果,能相对自主地调控学习活动等,那么这样的学习就应是自主的。从主动性上看,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归还学生,把课堂变成学堂,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终身学习的关键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关键在于具备知识技能基础、学习的内在动力(有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自能学习即为自觉能动地进行终身学习与发展。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由此可见,通过训练、自练等,学生最终能具备学习能力,能积极、自主、有目的、有策略地学习,并达到“终身由之”的自能程度,这才算是真正的自能学习。
综合国内外专家的观点,不难看出,如果学生的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那么其学习就应是自觉的、能动的。
1.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性。自主有别于他主,即学生由于内部需要,能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不是在外界各种压力下被动学习。学生有学习动机,并在学习过程中,不只是通过教师讲授来获得知识,更主要的是自己积极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得知识、掌握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具有独立性。独立性是相对于依赖性而言的(独立不排斥合作探究学习)。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学习的主体,有自己独立的活动,能独立和自我负责地乐学、善学,有相当强的相对独立学习的能力,能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历等多种原因,要彻底摆脱教师指导和他人帮助完全独立进行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相对独立”是指小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越来越少,直至完全具备关键学力后由自己做出选择和控制,并独立、能动地进行学习。
这是指学生具有积极、主动、自觉、独立、有方法的终身持续、能动的学习力。
1.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在有着强烈的主体学习意识、积极性高的基础上,学生开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着个性化的爱好和追求。这种缘于兴趣的学习,能迅速积极地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外显行为。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具有克服和解决的兴趣、方法、能力和耐心等,真正体现出由内在需要的“积极学”到基于兴趣的“主动学”。
2.学生具有能动的学习力。学习力,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佛睿斯特于1965年在《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一文中提出。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国外的研究者把它定义为:指一个人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习的感知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力、反思力、转化力等)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学生只有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一定的学习力,能自觉能动地进行终身学习,才是终身的自能学习。
自能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使它们发挥出最佳的学习效果。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动力越大,学习方法越适切,学习过程越优化,学习力越强,自主水平越高,学习效果就会越好。自能学习的实效性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并持之以恒,有高效率和高效益。效率是指“最快”地实现课程与教学的价值,“效益”是指“最好”地实现课程与教学的价值。
怎样实现自能学习呢?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学的策略,实现学生自能学习。下列是引导学生学会自能学习的两条有效路径。通过引导学生自能学习,改变学生学习的性质、结构和状态,让每个学生都能过一种有意义的自能学习的生活。
瓦·根舍因首创的范例教学思想与方法,对今天着眼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阅历经验等都还不够,这就需要教师的范例引领,引导学生领悟出学习方法,逐渐学会学习。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师教授学习策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范例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策略的一般步骤为:确定目标,激发兴趣—精选范例,领悟方法—能力迁移,自主学习—拓展延伸,自能运用。
教学时,首先,学生接触学习材料进行课前自学;然后,教师出示有指导性的学习范例由学生自学,或由教师给学生示范,让学生领悟、掌握学习的策略;最后,学生将领悟到的方法迁移到自主学习中。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批注式阅读和以小见大的写法时,我们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确定目标,激发兴趣。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2.精选范例,领悟方法。我们精心选取了苏教版的《爱如茉莉》一文,先引导学生抓住细节进行批注学习。教师示范批注阅读的一种方法——抓关键细节,圈重点词语,写个性化感想。接着,重点围绕最打动人的“紧握”这个动作细节,联系前后句子,体会夫妻间的相互关爱和美好真情等。最后,引导总结出批注阅读的方法和抓住细节以小见大的写法。
3.能力迁移,自主学习。在悟出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课内外类似的文本课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巩固提升。我们补充《酸枣情》《成吉思汗和鹰》《平分生命》《慈母情深》《地震中的父与子》等几篇文章,引导学生先尝试运用刚学到的批注阅读法和以小见大的写法,进行方法的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4.拓展延伸,自能运用。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有哪些细节打动过自己。教师可出示从生活中捕捉到的感人细节的图片,触动学生的情感琴弦,引导他们选出最打动人的小细节,运用刚学的以小见大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以致用,学以致知。
如果教师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范例,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范例领悟出方法,迁移运用,自主学习新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断运用学到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尝试学习,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运用一定的范例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识字中领悟、总结出识字方法,然后学生就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主识字了。这样,学生在范例引领下,能逐渐学会学习。之后,教师便可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运用,最终便能实现自能学习的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教会学生一篇篇的课文,而在于通过一定数量的课例学习,获得学习方法,得到迁移能力,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最终达到自能学习的目的。
影响学生自能学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教师范例引领学生学习,这是影响学生自能学习的外部因素之一。相对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内部因素。问题是引发学生内在需要、学会学习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能主动地发现问题,然后能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就能很好地引导他们自能学习。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造成果的过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是一种以满足学生内部需求,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内驱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发现问题,基于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便可以实现自能学习。
基于问题引导学生自能学习的一般流程可分为四个板块:课前自学,发现问题—确定问题,定策学习—实践应用,学以致慧—分享交流,检测评学。
1.课前自学,发现问题。首先,要明确课前主要自学什么、怎么学等。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要求等,师生要对学习效果、自学能力等进行监控和管理。为此,我们从自学的意义、内容、策略和效果等多方面了解已有的自学成果,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实践,进行课前自学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课前自学的内容和方法等。如,自学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能学会的内容,包括字、词、句等课文内容、表达情感、写法等;二是最感兴趣和最想学习的内容;三是能捕捉哪些信息资源,包括作者、背景资源以及文中的主要人物或事物的信息资源等;四是学不懂的是什么,即困惑点和疑难问题等。明确课前自学的内容之后,应怎样学呢?我们研究出了“五步自学法”“表格自学法”和“思维导图法”等。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学习基本的内容。这样,我们发现了学生的困惑或问题。应该说,课前自学是改变学习方式的开端,也是了解学情、以学定教、追求自主学习、学会独立学习的开始。
其次,发现有价值并值得探究的深度问题等。这些问题,一般来说,一是来自课前学生的自学发现,二是来自教材设置的问题,三是来自教师精心设计的深度问题。我们将三者进行综合、筛选,让学生发现出最有价值、最值得深度探究的问题。课堂教学要转型为以学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要依据学情而定,课前自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发现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学习的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为我们进行教学目标定位和课堂探究指明方向,找到以学定教的起点。
2.确定问题,定策学习。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根据问题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做出猜测并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要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给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使学生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等。基于问题的学习容易激发学生自觉解决问题的兴趣。待确定了探究的问题之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定策学习”,即围绕问题,以科学的方法策略为主线,安排学习过程。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能力,又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定策,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课型、认知规律、学情基础等,科学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让学生主动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如,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情等,选择自主学习策略:比较、举例、归类、概括、描述、示范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些策略可以单用,也可以组合交替使用。
在定策过程中,如果学生自己能独立解决问题,则可采用自主学习的策略;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进行合作学习,即根据需要以同桌、小组或全班等合作方式进行互动对话,如讨论、交流、分享等。这样,通过观点碰撞、补充等,让学生加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最终达到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总之,只有选取适合自己学情基础、适合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才能满足自己解决问题的学习需求,掌握学习的策略,学会学习,实现自能学习的目标。
3.解决问题,学以致慧。怀特海说过:“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认为,中国的学校教育极力主张学以致用,欧美国家则提倡学以致知;他主张“学以致慧”,认为教学重在悟得智慧。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理应是让学生成为有智慧的人。这时,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知、学以致慧的境界。即,学生的学习应经历一个学以致用—学以致知—学以致慧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依据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领悟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去解决不同层级的练习题,这样既巩固学习成果,又能学以致用,完成学习目标。练习的内容要体现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应用性(学以致用),二是变式性、综合性(学以致知),三是思维性、智慧性(学以致慧),并逐级递进。基础性练习旨在“保底”,考察学生基本内容的学习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练中增智;应用性练习,旨在自主运用策略进行自主练习和方法的迁移运用,即学以致用,用中获智;变式性练习,主要通过改变部分条件或改变内容、形式等来进一步检验学生对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多个维度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情况;综合性练习是通过新旧内容的整合,考察学生综合理解和灵活掌握的情况,重在练的过程中形成新知,即学以致知,知中生智。思维性练习是指创新性的学习内容,具有情趣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这样的练习旨在针对每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在发展学科素养的同时,实现“学以致慧”的目标。
4.分享交流,多维评学。在解决问题并进行练习之后,要让学生将学习和练习的内容和方法等进行交流分享,应采用多种形式、从多个维度来评价学的内容、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情况。可先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结果、解决的策略、学习的主动性等做出自我评价,再由他人进行评价,重在评学。
评价人员应多维度,有个人检测、小组检测,同桌出题互检、教师检测等。评价内容要多维度,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学习内容掌握情况以及学习策略、技能形成、素养提升情况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和评价反馈,了解学习效率和效益的情况。评价形式也要多维度,可以在课时或单元新授、练习后,通过各种适宜的方式检测,有口头检测(复述、背诵、回答问题等)、书面检测、操作表演(动手实践、完成实验、课本剧表演等),自我检测、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等;既可以一课一检测,也可以一单元一检测。检测的内容与学习评价的目标要保持一致。要以检测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及素养提升等情况,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学习方法。
自能学习,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习力、掌握科学方法为主线,课堂教学从传授型向互动型、自学型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课堂的新秩序得以重建,改变了学生原有接受型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师反思教学行为的理论水平,发展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实现了课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了学生学习力,整体提升了学生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商德远.小学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陆璟.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5]钟启泉.关于“学力”概念的探讨[J].上海教育研究,1999(1).
[6]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动力与学习策略的现状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6(3).
[7]余文森.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