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虹
(云南大理南涧县南涧一中)
高中化学教学中,电解池教学设计模式的设计思路主要是通过对电解池原理部分进行实验引导,以此揭示其原理中的核心概念,并以电解为基点,利用其电解中各个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向其他知识点进行延伸与拓展。该设计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四点,其一是利用电解氯化铜溶液进行电解实验,以此对其核心概念进行揭示,使学生能够对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过程进行亲身体验与探究;其二是对电解这一含义进行举例说明;其三是对电解池的原理进行明确,使学生能够对阳极与阴极的电解反应进行分析,并能够写出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及电解反应方程式;其四,使学生能够自行设计一套装置来进行电解实验。
教学重点主要包括电解含义、工作原理、两极反应、电解反应与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则主要包括学生对电解过程的微观理解、电极反应式书写、阴阳极辨认。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复习,帮助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本质进行分析,并利用铜锌原电池加以说明,包括电极反应与电子的运动路线、离子类型及运动规律。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对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第四章第三节内容进行预习,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在该设计模式中,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包括氯化铜溶液、U形管、石墨电极两个、蒸馏水、玻璃棒、淀粉碘化钾试纸、铁架台及直流电源等,并将实验录制成PPT教学素材。
在对电解池教学设计模式进行实施时,首先,教师应通过PPT中的铜锌原电池实验,帮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原电池中离子、电子的运动情况及变化规律等知识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对原电池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此确保学生能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对电解池进行正确的认知,以此最大程度地降低学生在进行电解池学习中的难度。
由教师在课堂中对电解池进行分步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实验的仔细观察来分析电解现象,并得出各自的结论,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结论进行分组讨论与阐述,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该设计模式是以学生对电解原理的自身理解作为突破口,这也正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在进行实验时,需要确保学生对实验的过程进行仔细观察,使其能够深刻认识到原电池和电解装置之间的区别。在实验中应分成三步依次进行,这样不仅能够更加突出展示电流给两极反应带来的影响,还能在实验中引入电解池知识中的相关概念。在帮助学生对电解概念进行内化与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书写电解反应与电极反应方程式,教师对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查看,同时做出及时的反馈,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
利用PPT对电解池中的离子与电子运动进行动画展示,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1分钟的小组讨论,探讨电解池的构成条件。然后从微观角度对粒子的运动与变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引导学生对电解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形式转化进行思考,并通过3分钟的小组讨论来进行说明,并列举出实例,由师生共同对电解池的本质进行归纳。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从微观上对电解本质及其导电本质进行正确的认识,从而实现学生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有效内化。
在教学完毕后由PPT教学素材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理解电解的概念、电解池的电解原理、构成条件、能量形式转化规律等知识,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并融会贯通,从而构建出相应的电解池知识体系。最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比较的方式对较易混淆的电解池与原电池概念进行区分与辨析,从而掌握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相互转化的内在规律。
教师还应重视学生在课后的实验探究与延伸,应制定课后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课后时间通过查阅资料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对电解饱和食盐水装置进行设计,并对电解中的电极反应生成物进行预测,书写电解反应与电极反应方程式,引导学生对电解池的相关问题及意义进行探究与思考,使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发现与解决,并为后续的化学教学做铺垫。
[1]李桂花.高中化学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教学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3):134-135.
[2]丁樱.电解池装置对电解的影响探究及其意义[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