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丽娟
(甘肃省兰州市第六中学,甘肃 兰州)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指出,文化品格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必备品格之一。所谓文化品格,就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学生要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文化品格,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国家情怀,成长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春风化雨般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传统文化意识同步发展。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西方先进文化,更应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发展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调整英语教学内容,强化中国文化的渗透是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因此,我将结合自己有限的教学实际,简单地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探究。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我国民族凝聚力和人民创造力的重要来源,促使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语言能力,让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有很大的社会意义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英语目标要求以跨文化交际与英语语言知识为主要内容。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千万不可忽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
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在了解英语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如何合理地运用英语来描述中国传统文化。
英语是当今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中国的发展,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英语作为媒介。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外来文化给国内中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学校教育不加以正确及时的指导,他们极有可能疏远我们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精髓。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中国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盲目崇尚外来文化。
1.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除了完成新课标要求的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润物无声地继承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只有不断地进行文化熏陶,学生才能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起到模范作用
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任课教师首先要积极提高专业素养,不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熏陶,才能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学习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3.调整英语教学内容和传统教学方法
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要寓教于乐,突出学科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尝试找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材料,在课堂教学前鼓励学生提前准备。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我们的英语教学突出学科特点。
比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影视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扩充其英语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组织学生参与文化主题角、文化演讲比赛等,提升学生运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的综合能力。
在调整英语课本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根据学生和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加入适当具有鲜明对比的中英文化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
英语教师不仅担负着英语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因此,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水平和利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从而增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加快中国文化的渗透,既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又是培养学生唯物辩证主义思维的有效措施。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调整英语教学内容,强化中国文化的渗透是当前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基本知识,形成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外,更应让学生多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也让学生更加懂得自尊自立,不断提高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