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关注教育过程的公平

2018-02-26 01:51王敏勤
现代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当堂后进生公平

王敏勤

近年来,区域教育均衡化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然而区域教育的均衡化仅仅实现了教育起点的公平——有教无类,还不能保证教育过程的公平。事实上,政府能够做到的就是教育起点的公平,如让学生就近入学、把优质中学的指标按比例分配到各个小学或初中,不准设重点班和普通班,不准评重点校和普通校等。这些举措就是要避免孩子一入学就被分为三六九等。但来到同一所学校甚至同一个班,每个孩子是否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这是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的问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偏爱优秀学生,而忽视后进生,就会造成教育过程的不公平,而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会直接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有的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和名牌大学,有的孩子名落孙山。

这几年,我一直在研究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虽然人们能找出很多的理由,但我认为后进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被家长和教师关注到的结果”。每个学生就像一个在斜坡上的瓶子,随时都有滑到沟底的可能。教师和家长的作用就是紧紧抓住系在瓶子上的绳子,防止它滑落下去。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教师怎么能抓住所有的绳子,关注到每个学生?很多教师想办法在课堂上多提问学生,力求覆盖面达到百分之三十、五十,但仍然力不从心,难以顾及所有的学生。凡是没有被关注到的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后进生。他有困难,但没人帮他解决,慢慢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成了后进生;他考试成绩不理想,没人鼓励他,慢慢地失去了信心,成了后进生。当我们发现他落后时,他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差生”了,因为后进生也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和谐教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育过程公平问题的研究和实践。课堂教学也要打“人民战争”,让学生互赖互助,携手并进,才能避免个别学生的滑落。其具体的操作形式是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班额的大小,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但学生“围桌而坐”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合作小组。合作小组必须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纪律约束。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对小组成员的捆绑式评价——“一荣俱荣、一衰俱衰”。在课堂上,教师提问的不是张三李四,是小组的代表;教师评价的不是个别学生,是具体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要为集体的荣誉而战,任何影响小组成绩的做法都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批评。小组成员要相互监督、相互检查、相互帮助。每一轮的课堂练习,小组都要做到“小循环、步步清”,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课堂练习的“小循环”是:独立自学——相互交流——交换判卷——教师点拨——小组记分——即时纠错。在学生自学或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拿着红笔,巡回于学生中间,或批阅、或点拨、或辅导,及时了解学情。

每节课下课前都要进行达标测试,做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当堂学、当堂练、当堂考、当堂会。我们的基本观点是:不怕学生不会,就怕不知道“谁不会、哪里不会”。学生“不会”怕什么?基础差也不是一天能赶上来的。课后或自习时间,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补课,小组成员有责任帮助后进的同学赶上来。教师也要告诉家长,孩子哪里差,如何补。通过多方努力,后进生会赶上来的。绝不放弃一个孩子,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心愿。

教育过程的公平主要体现在课堂,不要期望过多的课外作业。因为现在学生购买的参考资料很多,而大部分参考资料都带有答案。很多学生的课后作业并不是独立动脑完成的,而是抄袭别的同学或教辅资料。有的教师说:“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做的才能保证是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向课堂40分钟或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任何加重学生课后负担的做法都不提倡。

实现教育公平的形式主要靠合作小组,教师能耐再大也顾及不到所有的学生;实现教育公平的过程要通过“步步清”和“堂堂清”来检测。教育过程的公平并不是“削峰填谷”,而是“保底不封顶”。这个“底”是课程标准的底,是教材的底,是基础知识的底。对于优秀的学生,要给他发展的空间,分层教学也是一种教育过程的公平。

(作者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当堂后进生公平
公平对抗
小学数学当堂训练的设计策略
怎样才公平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后进生转化工作策略谈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笨柴兄弟
不怕死的留下
小学高年级数学当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例谈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