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命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2018-02-26 00:47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杜修全
新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跨膜王老师生命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杜修全

某中学搞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邀请笔者去听课和评课。该校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内容非常丰富,有科技专题报告和学术专题报告,有主题班会观摩课和课堂教学观摩课,有绘画书法展览和学生社团活动等,吸引来自全省各兄弟学校同行前来参观交流学习。其中,最吸引老师的是课堂教学观摩课。因为今年教育教学开放周,所有上课老师都是该校学科组最有经验和威望的老教师。

首先听了吴老师和王老师的课,两位老师的课都上得不错,各有千秋,侧重点不同。吴老师的课是高三复习课,侧重于老师讲解和学生练习,分析学生解题情况,强化训练,系统掌握相关知识。这节课的亮点是老师对所讲内容研究比较透彻,讲解比较细,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来驱动教学,且问题问得比较好,有一定高度和深度,课堂上的练习学生独自完成后,让学生上讲台展示结果,并由学生解释结果,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足的地方是教法比较单一,要求学生记忆的东西太多,没有很好地突出生物作为自然学科的学习特点。另外,吴老师的语调一节课下来,都是一个调,都是平缓温和的那种,没有激情、没有感染力,且都是站在讲台讲,没能走下来指导学生,与学生交流,感觉与学生的距离有点远,本节课教师情感投入不够。王老师的课是高一新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据说王老师花了一个月时间独自制作了4个“物质跨膜运输模拟道具”,让学生分成4组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对模拟道具很好奇,探究兴趣很高,全班学生都被调动起来,参与度很高,一开始就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探究活动结束,老师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汇报小组探究结果,即各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老师帮忙在黑板上记录,四个小组汇报完,老师接着按黑板上的记录内容进行点评纠错,然后再画几条线,黑板上的板书内容就生成表格,把本节课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过程、特点等内容全部在这张表格里展示出来,真是太妙了!

一节有生命的课堂,就应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循序渐进。比如高中生物,不少老师往往把生物当作文科来教,照本宣科,不重视实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按文科思维来学习生物,成绩怎么也提高不了。实际上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非常重视实验,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高中生物应从理科角度去教书,多分析为什么,不要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应让学生多思考、多理解、多推理,把生物课本讲活。

一节有生命的课堂,就应该让学生动起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过程重实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以学生为主,应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而教师可以在旁边引导点拨。毕竟学生不是木头,而是活生生的一个人,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才有学习气氛,课堂才有生命。要想让学生动起来,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要好好设计教学各个环节,创新教学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游戏或实验)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会受学生欢迎,这样的课堂就有生命力。比如上面提到的王老师的课,用模拟探究实验导入,一下子课堂就活起来了。

一节有生命的课堂,就应该投入更多的情感,来滋润学生的心田。课堂教学要体现出有生命,不但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让学生动起来,还要用情感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心连接起来,师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心去教书,用心去领悟书本上的内容,用心去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用心引导学生,用心回答学生的提问,走下讲台,面带微笑,近距离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必然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火花,最后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课堂老师开心,学生喜欢,课堂和谐,气氛融洽,老师所讲的东西学生欣然接受,容易理解。以情育情, 以情育人,这就是有生命的课堂。

一节有生命的课堂,不仅看学生获得多少,更要看学生获得的东西能维持多久。一节40分钟的课堂,教师用传统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但学生很容易忘掉。要是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互帮互助,获取本节课的内容,相信学生不会轻易忘掉,甚至这些活动和知识会在学生脑海里扎根,终生难忘。

有生命的课堂,就像一口泉水,春夏秋冬水流不止,一直流向远方;有生命的课堂,就像一粒种子,只要条件适合,就能生根发芽,长成大树,开花结果,生生不息;有生命的课堂,就像一首老歌,随着年代的变迁,它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越唱越有味,越唱越想唱。

有生命的课堂,老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才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好课堂。

猜你喜欢
跨膜王老师生命
本期英文缩略语名词解释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西湖大学:首次实现跨膜孔蛋白的精确从头设计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节体对血压及血管功能的影响
我喜欢的一堂课
跨膜运输,孰是孰非?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