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基于生态学视角

2018-02-26 00:43王剑兰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幼儿教师幼儿园

李 城 ,王剑兰

(韶关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9)

一、长效机制的涵义及其特征

机制一词源于希腊文“mechane”,意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把它引申到社会领域,是指某一客观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且具有规律性的运行过程和方式[1]。长效是指作用的长期性。长效机制通过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来体现其特征[2]。这些特征主要包括:长期性,这是长效机制的首要特征;有效性,这是长效机制的核心要求;约束性,这也是长效机制的重要特征;科学性,这是长效机制的生命力所在,是长效机制的内在依据;最后是目的性和系统性。

二、长效机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建构良好的长效机制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长效作用

长效机制具有长期性特点,这种长期性是由构成长效机制的要素和结构决定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征,有些事物本身就具有长期性。例如信念,人的信念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难以改变。与信念相似,制度在一定时期内也具有明显的稳定性。人类社会正是通过其稳定性来实现它的功能。

(二)长效机制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激励作用

长效机制运用到教育领域,就形成教育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激励机制通过各种手段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激励机制的运行离不开一定的条件,必须有相应措施来支撑。为此,幼儿园应通过宣传等手段来增强教师们的事业心、认同感和责任感,使教师们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

(三)长效机制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任何组织、部门或系统的运行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或目标,幼儿园也不例外。幼儿园应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使幼儿教师的行为朝着既定目标发展,使教师的行为符合社会的期望,符合教师这一职业的要求,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三、长效机制的生态学原理

(一)循环再生原理

在生物圈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物质种类和数量存在有限性。因此,多重利用以及循环再生就成为必然。这是生态系统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生态系统是个整体,由众多子系统组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自组织结构。系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系统运行规律;同时,在生态系统内部,应建立并不断完善循环再生机制,使生态圈的有限物质得以反复利用[4]。这样做,不仅能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能避免或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应具备多个终端和接口,系统内食物网的联结度大而且形成网络化,每个网点上的功能要么由单一物种独立完成,要么由多个物种共同协作完成。因此,要使循环再生原理得以应用,生物多样性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前提。

(二)自我调节原理

生物发展既受限制因子制约,也能得到利导因子的促进作用。正常运行的生态系统,正负反馈机制是相互平衡的。生态系统通过这种反馈机制来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变化。因此,生态系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自我调节机制,按自然规律进行各种活动。

(三)系统统一性原理

任何生态系统的形成都离不开特定的时空和环境,构成系统的组分也是相互关联的,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当系统成为统一整体时,它就能有序运行,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就能够持续进行。随着系统演替,各组分间的统一性不断加强,使系统结构更合理,系统功能也更完善。任何组分的畸形发展都会破坏系统的统一性;同时,组分结构改变也会破坏系统统一性,削弱系统功能。当这种状况达到一定阈值,超过事物耐受性,就会导致系统崩溃。统一性原理要求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整体观,要统筹兼顾,不能任意改变组分的合理结构,否则系统不能有效运行,失去可持续功能。

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建构策略

(一)打造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1.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形成教育机制体系。要实现教育系统的目标,必须使教育系统有序运行。教育系统有序运行必须充分运用教育机制。教育机制功能的发挥是通过教育制度来进行的。因此,教育制度是教育机制的中介,是实现教育系统目标的抓手。只有建立健全各项教育制度,为教育机制的运行提供条件和基础,才能形成教育机制体系,发挥系统功能[5]。(1)科学性。建立健全各种教育制度,必须具有科学性。也就是说,教育制度的建设必须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这些制度才能起到调动幼儿教师积极性的作用,否则这些制度就会成为摆设,没有实际意义。(2)系统性。建立健全各项教育制度,必须总揽全局,统筹兼顾,使所有教育制度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3)可行性。各种教育制度的建立必须符合国情,符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符合幼儿教师的特点,做到具体、明确,尽可能量化,切忌空洞和模棱两可。当然制度的建立健全并非一劳永逸,随着时空变化我们应注意制度运行的成效,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这样才能在运转过程中使机制发挥作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不断发展。

2.营造幼儿园文化。幼儿园文化是指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6]。幼儿园文化一旦形成,就会通过物质、制度、精神和行为四个层面影响教师教育观和心智模式,就会对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产生规范、激励和引导作用。营造幼儿园文化的策略主要有:(1)塑造共同价值观。幼儿园的选择、崇尚和追求,会外显地表现在教育行为和园风上,而内隐的却集中于幼儿园的价值观上。幼儿园价值观为幼儿教师指明了共同愿景,它不仅影响教师的日常行为,还会影响其精神追求和专业发展,是办好幼儿园的必要条件。幼儿园共同愿景是规范教师行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价值观是幼儿园文化的核心,只有幼儿教师们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才能形成齐心协力、目标一致的系统运行局面。(2)追求高品位文化。高品位幼儿园文化是中外优秀文化的结合体,是当代社会主导文化的体现。幼儿园应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方面进行文化建设,以增强幼儿园核心发展力。建设幼儿园高品位文化,首先要传承、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其次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再次是丰富、发展和创造先进文化。(3)多方参与文化建设。幼儿园文化建设是多方参与的结果。幼儿园应该发扬民主,听取多方建议,形成合理的园训、园规等。园长、教师要积极参与实践,不断总结、提炼和充实,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幼儿园文化。(4)加强学习。学习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幼儿园应成为社会学习的典范,应通过学习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

(二)打造持续效能的生态主体

长效机制不仅受长效功能的生态环境影响,也与个体因素有关。要实现长效功能,可从教室的专业精神着手。张贵新认为,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基于对教育工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基本价值倾向性和价值追求[7]。教师专业精神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态度、专业发展意识等。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长远影响。

1.培养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教师职业认同是对教育性质、内容、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的认同。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对其专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职业认同是幼儿教师积极从事幼教事业的内在动机,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长期的推动作用,也是克服从业思想动摇、职业倦怠的精神基础。一个不认同自己、不认同自身事业社会价值的人,是不可能热爱幼儿教育并积极投身其中的。职业认同有一个过程,职前教育只是让教师获得对幼儿教育这一职业的初步认识,只有经过职后的亲身经历,才能真正体会到幼儿教育的艰辛和快乐,才可能产生切身的认同。

2.培养教师专业自主。专业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将自身专业发展视为认识对象和实践对象。教师是一种具有高度自律性的职业,光靠外部影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专业发展归根到底要通过自我决定、自身潜能充分发挥才能持续、高效地促进专业发展。可见,教师专业自主是教师专业精神培养的重要目标。专业自主要求教师要有清晰的专业发展意识。专业发展意识须符合自身实际,过低、过高的期望和要求都不利于自身专业发展。专业自主还要求教师应制订合理、可行、具体的专业发展规划,如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在知识、能力、兴趣、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具体的行动方案和路径等。只有这样,教师专业发展才能落到实处。此外,专业自主还要求教师必须进行专业实践。这是教师专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教师应根据专业发展规划,结合自己在幼儿园各领域的活动、游戏、日常生活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践行。

3.培养教师的职业乐趣。职业乐趣能增强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效能,能使教师得到领导、同行和家长的认可,从而产生工作成就感,并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培养教师的职业乐趣,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工作乐趣。教师要以乐业态度去对待工作,孜孜不倦地追求教育的真谛,不断进行感悟、体验。教师要善于深入儿童的世界,思人所思,想人所想,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行动去体验,不断发现童真、发现快乐、体验快乐。教师要善于与同事交往,远离工作的重复感、机械感和倦怠感,感受教与学的灵动,体验专业思想的碰撞和友谊,分享合作快乐,收获教育智慧。其次,教师要善于创造乐趣。幼儿教师不仅上课要管理、教育儿童,下课也要随时随地注意儿童的安全。因此,幼儿教师容易忙于工作而迷失自我。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创造乐趣,拥有积极的人生观,用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能从繁忙工作中发现乐趣、创造乐趣。

4.教育信念的养成。教育信念是人们对教育及其理论的确认和信奉[8],是教师从事教育实践的内在动力和精神追求,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长远影响。教育信念一旦形成,就能增强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性,使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帮助教师将工作当成终身奋斗的事业。在教师专业结构中,教育信念居最高地位,对其它要素具统摄作用。即使教师存在专业知能不足的问题,教育信念也能帮助其不断弥补缺憾,确保教师专业功能的充分发挥。教育信念的养成策略包括:(1)理性认知。教师信奉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主张和原则,必须对这些理论、主张和原则有清晰认知,并内化为自身教育观念,形成一定的情感,否则就无法信奉。仅靠自身实践经验积累无法把握这些理论、主张和原则,只有通过专门的理论学习,教师才能把握教育理论、原则、规范等,教师才能对各种教育现象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恰当行为,增强教育实践的自觉性。(2)实践反思。教师反思有利于深化理性认识。通过反思,教师能更准确地分析自身在教育实践中的理念、行为及其对幼儿的影响。通过反思,教师能更深层次地探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增强教育自觉,夯实教育信仰。(3)意志凝练。教师信念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是个持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意志的凝练。任何观念的形成和转变都有一个过程,不仅需要理论学习,也需要实践的体验和审视,需要克服已有观念的阻碍,改变已有认知结构、心智模式等。因此,这需要幼儿园教师有极大的勇气、智慧和意志凝练,做到职业认同、自我认同,坚持教育信念,胜任幼儿教育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黄小明.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建构研究[D].中南大学学位论文,2012.

[2]邓国军.关于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5(06).

[3]孙绵涛,康翠萍.教育机制理论的新诠释[J].教育研究,2006(12).

[4]姜必亮,王伯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透视[J].生态科学,2000(01).

[5]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J].理论与当代,2005(05).

[6]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5).

[7]苗东升.论系统思维(六):重在把握系统的整体涌现性[J].系统科学学报,2006(14):1-5.

[8]吴思孝.教师专业精神:内涵、价值与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4).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幼儿教师幼儿园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