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为一所新建的学校赋予文化内涵?怎样集合多方力量促进新建校发展?在浙江省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小学部(以下简称“白马湖学校小学部”)有一个备受瞩目的组织—“FSC创意联合委员会”。FSC指的是Family(家庭)、School(学校)、Community(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的多方合力,共同为孩子创设一片无限可能的天空。在这里,家庭、学校、社会组建成三位一体共谋发展的“创意和谐链”,它们交叠影响,形成强大的教育生态网。经过三年的实践,FSC创意联合委员会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学校的一种可能,其运作呈现出的系统性和丰富性别具特色。
一、挖掘内生文化根源,创生新学校文化内涵
2015年初夏,白马湖学校小学部尚在孕育期。作为这所新学校的校长,我应该为即将来到这里的孩子们创造一种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呢?学校坐落于杭州市滨江区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为激发灵感,我带领四位筹备期的教师走进白马湖生态创意城SOHO创意园。此行既是采集最新创意理念,也是走访社区文化,寻访社会资源。我们惊喜地发现,白马湖生态创意城集聚着各种文化创意产业,整个园区人文气息浓厚,每一座建筑都具有城市美学特征和文化创意内涵,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文艺才情,给人以创新的启示和文化的熏陶。
怎样为一所新建的学校赋予文化内涵?我们在这里找到了灵感与方向:充分利用區域内丰富的文化创意资源,创生新的文化!新学生、新教师、新家长、新学校,呈现着新的活力。尽管缺少历史的沉淀,但正因为没有框架的束缚,才更可以在“白纸”上大胆勾勒绘制无限可能的美好蓝图。灵感一旦被激发,便“一发不可收拾”,我们启动了各类主题式创意征集活动。
征集令一发布便赢得了学校第一届120户家庭的倾情投入,孩子和家长们的智慧火花不断闪现,一百多份征集稿件纷至沓来,创意汇聚,为我们打造了白马湖学校小学部的吉祥物和Logo。我们的吉祥物是一对可爱的小白龙马造型。Logo的橘红色代表阳光,蓝绿色代表湖水,世界流行的波普风格结合白色木马造型,既有国际元素,又蕴含着童年“玩”的天性。在阳光与湖水的滋润下,插上羽翼的白龙马蜕变成飞天白龙。这不正是我们要培养的人吗?
我们以培养白马湖“完童”为核心育人目标,并将其分解为两张“身份证”。一张是“脚踏实地”的中国小公民身份证,要求孩子做到“忠、诚、礼、廉、孝、信、义、耻”立身八字诀,这是白马湖“完童”的人生“底色”,是基础和保障。另一张是“异想天开”的“创意城”小市民身份证,即要成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现代人,要敢于明辨、敢于创新、敢于担当、敢于挑战,这是白马湖“完童”的人生“亮色”,是个性与特质。具备两张身份证的“完童”具有白马湖“白龙马”的特质:阳光风貌、儒雅气质、深邃内涵、卓尔气度、洒脱言行、飞天精神。
在白马湖文化的孕育阶段,我深深地感受到“家校社”三位一体那股坚韧的力量。如何定位学校文化?我把它比作是一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把散落的珠子即教师、学生、家长等个体串成了一个整体。学校文化作为一个团队的精神标识,不是靠校长一个人就能营造的,而是要通过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全体家长积极参与,社会各界人士真心支持,逐步积淀后才能形成的。2015年8月8日,白马湖FSC创意联合委员会首届一次会议召开,多家共建理事单位代表参会,审议相关章程。这标志着FSC创意联合委员会正式成立了。
二、追求学生生命整全,构建家校社“创意和谐链”
如何让教育回归到人,回归到儿童的天性,唤醒无限可能?我们认为,儿童世界,儿童创造,“玩”是最好的方式。于是模拟城市“创意城”诞生了。学校是“创意城”的快乐大本营,是开展活动的最高领导机构,学生是这座模拟城市中的“小市民”,他们既是建设者也是开拓者,既是管理者更是参与者。在“创意城”里,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生存教育、养成教育,从而促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小市民,一步步追求生命的整全。
为更好地融合资源,形成完整的教育合力,促成“创意城”强大的教育磁场,我提出了FSC三位一体“创意和谐链”的概念。
1. 集合家庭力量
在学生申请入学时,学校在第一遍资料审核后分组进行学生父母双方都要参加的沙龙式漫谈,以此来寻找与学校教育理念相契合的家庭。此外,每届学生入学,我都会要求教师走进每一户家庭,分析并集合家庭文化。家庭的原生态、学校的新生态和社会的多元生态碰撞在一起必定会产生冲突。如何使FSC有生命力地运转,真正形成“创意和谐链”?我想,研修学习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学校以“湖畔书院”为平台,开展“似兰斯馨”必修课程,通过研修的方式让每一个FSC成员修身养性,提升综合素养。在这里,我们有每学年一次的“和而不同”班级文化论坛,每学期一次的文化考察,每周的文化健身。例如:我们通过阅读《未来简史》进行文化共生、思维共振;通过多元文化鉴赏,演绎印象白马湖的戏剧;每周日晚上七点钟举行FSC微论坛等。
我校把所有学生家长都视为学校的天然组成部分,除了不定期邀请家长参加文化论坛、文化考察以外,湖畔书院还设有“自由飞翔”选修课程,其载体是家长学院,院长由家长竞聘担任。家长学院设有艺术、体育、人文、自然、创客五大学院,为家长提供丰富多元的课程,家长根据自己的专业来申报参加。
2. 集合社会资源
2017年5月,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白马湖学校小学部作为唯一一所参展的学校单位,带给现场观众不少惊喜。我们展示的有中草药传统文化、木刻版画原理、汽车国产化历程、机器人发展史、茶道表演……其实成就这份惊喜的正是多方资源汇聚的力量,是学校课程群、社会单位、家长学院等多种力量的集合。
通过各种平台,我们汇集人心,达成共识,不断创生与完善FSC文化:以理念文化为目标系统;围绕课程文化形成实施系统;以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团队文化为保障系统;以活动文化为评价系统。FSC文化创生建立在“可能性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三位一体共谋发展的机制与逻辑。endprint
3. 集合多方智慧
当理念形成后,我们需要不断地建构与解构,不断自我迭代,不断叩问:FSC三位一体共谋发展的机制与逻辑究竟是什么?于是,我发起了“FSC集慧”活动,旨在集合多方智慧。
在一次关于“20年后的文盲”FSC集慧讨论中,2017级学生沈浅的爸爸写道:“通过FSC这个生态体系的构建,学校弥补了传统教育中对体验力、创造力和创新力关注不够的不足。我有幸观摩了学校2016年G20主题和2017年‘一带一路主题的活动。别看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个个热情参与,创意非凡,在舞台上神采飞扬,这不正是很好地诠释了‘儿童的可能性吗?”
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一次次的课题诊断,白马湖“FSC集慧”凝结学校名师的智慧、各行各业家长的智慧、孩子们的智慧,促成家校社三位一体共谋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稳健。走过近三年,我把2017年定位于“迭代年”,我深刻意识到:此时学校的文化建设已不能只是停留在理念架构上,它需要大量的实践来不断验证学校发展的轨道是否有偏移;它更加需要一种迭代与自我迭代的精神,来引领未来要走的路。
三、尊重儿童可能性,形成多维创生课改方程式
FSC一切的努力最终回归到“儿童”。我校始终坚持“儿童即可能,小学即玩校”的教育理念,不断重构学校课程。课程文化是FSC文化创生中最具生命力的实施系统。学校坚持走在课改前沿,尊重儿童“玩”的天性,形成“基于儿童可能性召唤的m+n=∞课改方程式”。m代表一种变量,n代表另一种变量,当两种未知或现实的元素交叉融合在一起,就会创新出无穷的能量。“m+n”可以无限多维度去解构创生,如课程内容的“国家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教学方式的“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教学课时的“常规课时+长短课+联课+微课”,师资力量的“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学习空间的“校内+校外”……多维度的实践与迭代使“m+n=∞”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育人方程式。
在学校课程的顶层架构中,FSC是基础性课程实施的协助者和补充者,是拓展性课程的开发者和引领者。拓展性课程中的FSC课程包括家长课程、研学课程、社会课程。我们将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创”元素延伸到多学科整合的STEAM课程。这是一种有规划、有序列的“玩”法。学校将六年的STEAM探·创课程统整规划,拟定了六大主题大单元,分别是民族精神文化主题、亲情主题、湖文化主题、游戏主题、生态主题、童话主题,目的在于从入学那一刻起就带给每一个孩子一种完整的探究、创造的体验,让每一个孩子在玩中体验,玩出水平,玩出名堂。
为了实现基于STEAM探·创课程的实施,学校组建了FSC课程实施联动机构,确保课程实施的连贯性、系统性、生长性。
首先是家长课程联动。我们充分挖掘家长中的高级工程师等专业人才,纳入学校的课程建设。他们从科学数据、技术和工程设施、自然环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更为专业的引领。例如:在“湖之船”项目设计和改造阶段,102班的刘卓航家长是建筑工程师,他协助孩子们设计专业的造船图纸,并在制作过程中進行指导。他的专业素养补充了学科教师在这些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让孩子们在探·创的过程中收获了更为专业性的知识素养。
其次是社会资源联动。STEAM探·创课程的实施往往需要特定的校外环境以及教师团队和家长团队的共同参与。例如:湖文化系列课程的开展和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学生带着任务走出校园,到更广阔的天地里探索和发现。在“湖之亭”课程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到湘湖边探访亭子,在跨湖夜月亭里开展关于“亭”的小型知识竞赛。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亭子的形状、材料、作用、特色;通过吟诵亭子上的对联,体会亭的意境;用笔绘出自己眼中的亭子,用照片记录亭子和它所在的环境;通过知识小竞赛,将掌握的不同的亭知识做了分享。
此外,社会共建单位也为学校的课程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STEAM探·创课程中涉及动画、模拟试验、视频、数据集等内容,这些都离不开社会共建单位的技术支持,他们不仅开发了线上和线下的资源与工具,还帮助我们打破课堂的空间界限,提供了非正式学习环境的支持等。
学校的全课程体系需要家长、社会人士积极参与其中,他们是孩子的关心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更是学校发展的促进者。
我经常与教师、家长以及关心我校的社会人士交流这样一个话题:2030年,我们的孩子将逐渐走向社会,我们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我想,我们应该在小学六年为孩子们以后走上社会培养必备的生命素养、人文素养、学力素养,我们应该依托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创意和谐链”,共同助推孩子们的成长。
人物小档案:
郑巍巍,浙江省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小学部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委员,首批“浙派教育家发展共同体”成员。曾获浙江省少先队突出贡献奖,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德育先进工作者,浙江省教育十大年度新闻人物,首届“浙、沪、苏”长三角地区教科研标兵,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验与管理先进工作者。研究成果“学科教学创意化转型的探索—以儿童动漫为媒介”获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