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镇杨荷学校 湖南娄底 417123)
语文在我们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教会我们如何表达和沟通。在现代化的社会,语文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改革是必然的。改革事业不断前进也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增强。[1]
我国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推行已有一段时间,得到一定肯定和一定范围的普及。但从根本上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还没得到明显改善。在课堂教育上,当前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逐渐创新,体现了一定的多样性,但这仅仅是表面化的的改变,在实际课堂中,仍是老师讲课提问,同学回答的传统教学。老师评定学生作业的标准衡定还是参考教程的标准答案。这种表面上的改革,实际上换汤不换药,是对学生思想的一种禁锢。强调标准答案式的回答会限制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被动性的接受不仅效率低而且没有成效。老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理解不深刻,造成了目前部分教师将新课程标准中的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混为一谈,盲目的将课文内容全部讲授给学生,导致学生难以接受,不符合基本的教学要求。有的教师错将新课程标准理解为以情感态度为教学主要目标,使改革中“三维目标”在学生中得不到很好表现,失去学习意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没有很好理解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以知识与能力、过成与方法、情感与价值的教育要求所引起的。[2]
社会发展下,越来越多的文化涌现,但关于传统文化历史小学生却了解得越来越少,在教材的选择上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淡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都逐渐采用丰富多彩的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但对于学生来说,观看视频可能更像一堂自然课,缺少语文那份纯粹的文化味。当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追求课堂气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入了太多的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占用了大堆时间,使教师没有更多精力去教授语文知识特有的韵味和逻辑。表面看起来丰富有趣的多媒体教学,实际上缺乏内涵,学生并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应意识到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对课堂起的是辅助作用,如果不结合合理的安排,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另外,在新课程标准下我国的教材也进行了重新编排,教材内容也更加丰富,但其中的一些课文并不符合现在的价值观,不利于学生学习。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等课文,虽然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基调太过于黑暗,比较沉重和压抑,小学生的思想和心智都不太成熟,理解起来太过于困难,与他们的成长环境和阅历也不符合。
我国目前的教育更加侧重于让学生进行模仿和记忆,反馈到老师教学中就是,会将自己的思维结合标准答案固定一个框架,然后通过课堂,逐渐把学生引到这个框架中。这种教学虽然能培养标准化人才,但会严重消除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应该舍弃这个框架,追求创新,不仅仅拘于形式,加强对教学空间的进一步开拓,在课堂中引入生活,社会上的的观点和例子,弥补课文教材的不足,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语文。此外,教师要全面认识新课标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不能够片面。改变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实际,通过联系生活,贯通思想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书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面对不同见解采取包容的态度。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时做出调整,对学习需求做出不同改善,促进全体学生的稳定发展。
针对语文课堂缺乏语文味的现象,所以课堂要返璞归真,强化语文真实性的追求。真正的语文课堂是注重实际的,注重内涵文化的,不能让多媒体视频喧宾夺主。如果改革只是表面形式上的改变而忽视了最本质的作用,那么就会偏离原来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要追求教学方法同时不能忽视传统教学,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更加重要。此外,在进行教材内容改革时,要联系到实际,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文章。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也要用朴实的语言来描述和讲解,让学生能够全面,细致的理解课文,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升。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在传统教学的方式上与探究式、自主式的新型学习方式有机运用,来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教师在普通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强化语文学习能力,消除学生“快餐式”的阅读习惯。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文化的知识,在某些程度上,课下的学习更加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把语文学好,语文的教学改革才能成功。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是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虽然目前改革已经在很多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但还是要提高重视程度。面对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能退缩,应该加强对新标准的理解,努力攻坚可难,突破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困难,让改革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取得更好的改革效果。相信进过努力,一定会使小学语文教育环境越来越好,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