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博
(江西省抚州市实验学校)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而化学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化学学习活动,并使这种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制约着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是化学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定向、完成的重要条件,也是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对于调动学生认真、主动和顽强的学习意志,提高学习效果,加强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通俗解释就是“引课”。作为一堂课的开始,先行组织者材料有着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学生是否有兴趣认真学习接下来的知识内容。教师利用典故、视频、有趣的小实验等良好的先行组织者材料进行引课,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这节课时,教师拿出三国中的“火烧赤壁”,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曹操,面对蜀吴的火攻,会怎么灭火呢?一个简单的历史典故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了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了学习动机,一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而积极的课堂气氛是维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保证,课堂气氛受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影响。教师需要在整堂课上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精神面貌,碰到一些突发的问题可以冷静处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摒弃填鸭式的教学策略,同时抛出问题,循循善诱,调动学生之间的讨论,把握整个课堂的进度,做到心中有数,营造一种民主、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轻松愉快地学习。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为化学教学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材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1]。学生对绚丽的颜色改变、物质的消失和产生、各种与日常认知有冲突的实验现象都有浓厚的好奇心,教师充分利用实验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氧气的化学性质中的铁丝燃烧实验,教师在演示实验后可以让学生自己上台进行操作,学生对于“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物质”的实验现象会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深刻的记忆。通过实验,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内在产生一种学习化学的动机。
心理学认为,自信就是一种积极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自信常常驱使着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许多学生之所以不想学习化学,没有动力,就是因为缺乏自信,没有信心学好化学,不愿意尝试。对此,教师除了在语言上鼓励学生之外,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创设机会,让学生表现自己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其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学习的内动力。例如,在验证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发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原因,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不直接判定,而是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正确原因,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可以,自己很棒;在一些化学作业中,教师可以找机会表扬学生,设置一些比较容易的板书,让学生上台书写,让他们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教师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及知识能力水平,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发现并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让学生走不同的适合其发展的成功之路[2]。教师会面临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都是统一的理想化教学,学习能力差的就会很吃力,到中后期就没有学习化学的动力。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课堂上可以稍微减慢进度,将知识内容讲解得更加详细,满足后进生的需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给优等生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保持学习化学的劲头,对于后进生,布置一些基础题,同时可以进行个别的辅导,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从而自主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
化学学习动机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注意力,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化学知识,所以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动机显得至关重要。希望以上的方法和建议对大家有帮助。
[1]方志坤.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J].化学教学,2009(10).
[2]李菁.例谈小学教育中因材施教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