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加飞
(灌云县伊芦中学)
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古诗文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难学的部分。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过于注重古诗文语法、用法、句法的讲解,极大程度上忽视了其内涵文化,使初中生仅机械式学习。此外,教师自身古诗文翻译水平较低,在对学生进行古诗文翻译中频繁出错,导致学生对古诗文学习难得要领。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没有体现出其使用价值,导致学生对古诗文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古诗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此外,语文古诗文教学教材与编排存在较大出入,以及教材篇目较为缺乏,导致古诗文与教学内容脱节。传统文化是人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文明,能够极为有效地展现出民族文化特点,体现其价值观念以及民族文化思想。初中生对外界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教师作为知识引导者,应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古诗文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但当前阶段,初中教师在渗透过程中极为局限,甚至完全没有渗透传统文化,导致初中生对知识的累积较少,难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极为重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重要的成长阶段,教师应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同时,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对弘扬我国优秀民族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大部分作品都能够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引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应依据教学内容选好符合实际的音乐作为课堂引入点,结合初中生实际兴趣进行古诗文教学。例如,学习李清照的《一剪梅》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月满西楼》这一歌曲,依据其悠扬的曲调以及细腻温柔的歌声进行《一剪梅》这一课程教学。一方面能够消除学生对于古诗文学习的厌倦心理,另一方面也是以感官的冲击带领学生品味古诗文中的优美意境。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使学生能够在优美的歌曲中感受诗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之情;体会出作者对于其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之情。并要求学生运用自身感情进行朗读,进而更为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如在温庭筠《忆江南》一词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望江楼美景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落魄之情,进而更深入地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及更深刻地理解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内含的传统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符合原文的情景,运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视觉上的冲击。一篇古诗文具有其自身中心思想以及内在精髓,通过内在精髓能够将作者细腻情感所表达出来。比如,曹操的《观沧海》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沧海景象以及浪涛声,准确生动地将海洋景象展现于学生面前。尤其可贵的是,海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但在曹操笔下,却赋予了海性格,更为深刻地反映出海的面貌。《木兰诗》中,“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为市鞍马”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巾帼情怀,极好地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体现出来。又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句诗,充分将作者思念老朋友的情谊体现出来。同时,将我国传统重阳节蕴含其中,能够促进学生了解传统民族节日以及民族习俗。初中生在学习分析语文古诗文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内涵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基于古诗文学习而培养其传统民族文化素养,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不仅可以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民族文化,还应将课外阅读时间充分加以运用。
家长应积极辅助教师教学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多为学生普及传统文化节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增强初中生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在培养学生传统民族文化素养方面,教师应与家长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知识形成正确意识。以语文古诗文知识为主渠道,对初中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木兰诗》《忆江南》等经典优秀文章时,注重渗透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促进初中生心理素质发展,提升其内在精神境界,进而加强其对优秀传统民族内涵知识的认知。
[1]黄文龙.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讨[J].才智,2016(36):3.
[2]樊怡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2012(10):16-17.
[3]高君英.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民族文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