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广东河源 517500)
所谓化学实验教学是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根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应用一定的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和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实验事实,达到化学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化学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创新实验和兴趣小组实验。化学实验要突出重难点为前提,以符合直观、简单、安全、可靠为基本条件,以规范操作为保障,以帮助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技能的培养。化学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各种实验方式,注重学生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体现新课改里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当一个学生对化学感兴趣了,他就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而不会依靠意志来完成学习任务,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乐趣是学习好化学的最佳动力。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的氨气的性质的时候,我们化学老师就可以通过演示一个喷泉实验,学生很容易发现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喷泉实验的成功演示,让学生产生好奇的学习求知欲,在渴望得到老师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简单的理解到氨气的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学生除了在考试中能应用自如之外还能知道生活中的喷泉的形成靠的是压强差。
理科班要重点学习必修一、二,选修四、五,每一本每一章节的化学知识点特别零碎、繁杂但又很重要,需要熟记的东西很多而且很容易就遗忘。借助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清晰、鲜明、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各个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自己动手是熟记化学知识点的最好方法。因为动手操作可以利用多种感官同时来接受一个知识点,这就可以像生物学上说的那样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开拓了很多通路,留下相同意义的痕迹,从而达到我们熟记知识点的最终目的[2]。例如,我们在学习必修一的萃取实验。(1)洗涤并检漏分液漏斗。(2)先取适量的碘水于分液漏斗中,加足量的萃取剂——四氯化碳。(3)盖上玻璃塞,充分振荡。(4)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溶液分层,下层的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的液体从上口倒出。学生掌握不但能理解萃取的概念,还能熟记碘水(黄色)/碘的四氯化碳(紫色)。再比如,通过Fe(OH)2、 Fe(OH)3的制备实验的演示,颜色的鲜明、直观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它们的颜色和区别。
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组化学实验营造民族和谐的学习环境,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善于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3]。
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举措。不能以完成学校要求为目的,忽略学生的良好习惯,例如:正确使用实验仪器、以及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准确填写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重药品的节约以及实验安全等等。
著名科学家华罗庚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的思维”。近几年的高考题考察对实验题型的考察力度,考法多种多样,推陈出新,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化学教师要多开展探究性实验,学生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从而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程提倡从生活中走进化学,从化学中走向社会。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入手,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理论联系实践,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家庭小实验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有效的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制作面包、馒头等糕点的时候,为什么能产生疏松多孔?涉及到难溶物的溶解平衡时可以结合生活当中水壶底的水垢如何除去呢?学生才知道答案为什么可以是醋酸。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中,教师授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通过化学实验的演示,学生可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掌握化学知识点。化学实验还能对培养学生的的合作、探究、观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都有重要的意义。拥有化学实验的课堂,必然是课堂活跃,学生主动的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