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双阳区双营子回族乡中心小学 吉林长春 130600)
在进行高效课堂的尝试中,我发现课堂教学高效与教育优化的前提必须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以人为本,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在大力提倡尊重和鼓励的教育理念的今天,纵观各地的新闻报道不难得出,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仍然存在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恶语中伤学生,轻视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就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彻底认识到育的职责是培养和塑造,而不是打击和惩罚。因此,我认为,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此如何更好地实现鼓励和尊重的时效性便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在研究“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的课题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鼓励和尊重在激趣质疑中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进过整理集结,汇总如下几点实用性很强的教学经验:
拥有尊重是每个人都怀有的特定期待。因此教师想要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就要把尊重真实的实施到每个教育情节中。其实尊重是一种写在脸上却又深入骨髓的一种爱心和美德。没有爱便没有尊重,一份温馨的劝导体现着爱心的流露、善意的升华和美德的弘扬。
有这样两个案例大家都不陌生,一位小学生在举手后不知道怎么回答问题,老师便不高兴地说:“下次想好再举手。”学生满脸通红,再也不举手了,同样事情发生在另一个老师身上,下课后,他把这名学生叫到办公室,问清原因,原来学生怕同学嘲笑自己才举手,老师和他约定,:能回答就举右手,不能回答就举左手。后老师发现他每次都举左手酒没再提问他。过一段时间老师发现她举右手,提问他回答得很好。一段时间过后,这名学生举右手的次数多了,成绩也有很大的进步。可见“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可以随意耕种的沃土,不种鲜花就会长出杂草.”(百里溪《南风效应》)。由此可见,尊重和鼓励像阴天里的阳光,有一种温暖他人的力量,每个温暖的行动都能使孩子心里灿烂,释放出生生不息的能量。
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而我们老师在面对一群这样的对象时,往往希望他们按我们想象的模式去行动,一旦违背,教师便会忘记他们的独立人格,严加斥责,甚至随意惩罚,杀一儆百,以达到我们管理的目的,但往往事与愿违,让教育者抱怨重重。其实教师只要保持一贯的尊重和理解,仍然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实现我们的预设期望。笔者曾经在担任班主任时亲历一件这样的事情:同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教学实例,在 “品德与生活”的一节课前,同事布置同学拿一个鸡蛋,要保护好它。看见很多小同学的手不停地在衣兜里面摸来摸去,她看在眼里却也不去斥责孩子,就说到:“同学们,老师让你们拿的鸡蛋都带来了吗?” 孩子们高声答:”带来了”,“那好,请你拿出来吧!”孩子们纷纷行动起来,每个人都很小心地摊开小手,手里有一颗普通的鸡蛋,但是孩子们却仿佛捧着一个艺术珍品般小心翼翼,这时一个女孩子“哇”一声大哭起来,原来她的鸡蛋在书包里已经碎掉了,同事并没有急着去处理和安慰她,而是轻轻地走过去把碎掉的鸡蛋用双手捧起,粘液还在往下滴,她很爱怜地说:“哦,小可怜,是我们不好,没有保护好你,你能原谅我们吗?” 那个小女孩哭的更伤心了,接连有两个孩子又哭起来,原来还有几个孩子也打破了鸡蛋,但是没敢承认。她问孩子们,保护一颗鸡蛋的事是很难呢?还是很容易呢?孩子们犹豫了一下怯怯的说:“有点难”,同事适时的总结:是啊,让我们保护一颗鸡蛋一天尚且那么困难,但是你们能在手里保存那么久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不小心失误了,该怎么办呢?”那个小女孩抽泣着说:我会把碎片收拾好,然后向鸡蛋里的生命道歉。接下来孩子们讲出了亲身体验携带和保护鸡蛋的感受,觉得这个责任很重大,不能马虎,要克服困难,还要用心去爱。一节思想品德教育课就在“知道怎么做”和“努力去做”的行动中延伸着,想这种尊重理解的氛围下孩子的责任心被唤起,而那个很小心呵护却也没能避免鸡蛋破碎的那几个孩子的哭声能告诉我们,他们知道了担当,知道了失责的痛苦,我想孩子们的思维是最容易得到迁移的,如果他们知道了其他的责任,一定会努力去完成,而即便是过失,也会知道怎么去担当,尽力去弥补和挽救。同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实现并得到了巩固。如果我们教师能随时随地的去尊重孩子,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得到优化。
对于那些自尊心较强,性情敏感的学生,尊重和鼓励要讲求技巧,否则简单的鼓励会让他们觉得失去尊严。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成绩突出的孩子在一次小考中面对连平时表现很差的孩子都应对自如的问题,居然茫然不知所措,站在那面红耳赤,此时的我怕他因此在他心灵中留下有阴影,就鼓励道:“这个知识点是前几天你生病时老师讲的,否则你一定会答对的,你先坐下吧。”本以为如此鼓励会让他摆脱尴尬。没想到事与愿违,当天收到字条:“老师,你的爱护让我感激,但是你也伤害了我。”这让我大吃一惊,因而反思自己的处理方式,虽然事后得以补救,但是也足以让我认识到鼓励和尊重要有技巧,否则就是伤害。这让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坐轮椅的残疾青年想冲过一道台阶,几经努力,都没有成功。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俏丽的姑娘从后面走来,残疾青年的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她从口袋里悄悄掏出一枚硬币,顺手一扔,硬币刚好滚在那青年人的轮椅下,她非常自然地走到青年人旁边说:“对不起,我的钱掉到你的轮椅下了。”说着,就把轮椅一推,那青年便稳当地上了那台阶,姑娘说了声:“谢谢!”就捡起钱走了。这一切看起来那么自然地结束了,那姑娘给予青年的不是居高临下式的施舍与同情,而是一种尊严和帮助。施爱者与受爱者在人格上应该是完全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施以鼓励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