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器乐奏响“大”课堂
——“小器乐进课堂”的常见问题及思考

2018-02-25 23:11江苏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210031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7期
关键词:陶笛竖笛器乐

江苏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210031)

为贯彻《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实践,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2016年,南京市教育局在日常音乐课教学中融入小器乐教学,大力推进南京市音乐教育“器乐进课堂”的教学。在4月到6月期间,南京市教育局率先开设以陶笛、竖笛、口琴、葫芦丝4种乐器为主的艺术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班,12月举办首届中小学生小器乐比赛,充分展现了南京市音乐教育的优秀成果。全市还开设了多场不同类型的“小器乐进课堂”现场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大好景象。越来越多的教师深刻认识到器乐进课堂对音乐课、对师生、对学校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但是在这股热潮中,也存在着各种看似微不足道、不被重视的小问题,只有认识并解决这些小问题,“小器乐进课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一、“小器乐进课堂”面面观

课堂实录1:

2016年3月,我校承办了“南京市器乐进课堂”展示活动,我执教了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歌曲《巴鲁瓦》一课。在学生初步学会完整地演奏歌曲的四个乐句之后,我拟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将四个乐句随意两两组合演奏,感受非洲音乐这种多声元素相和谐的特点。当天授课的班级是比较活跃的七班,分组进行二声部合奏后,我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两个声部合奏的效果怎么样?”班上特爱“插嘴”的小王急不可待地抢答道:“刺耳。”虽然离我的答案相距甚远,但确实符合当时的演奏情况。因为展示课的会场比平时上课的音乐教室空旷了很多,分声部之后,学生们争相演奏自己的声部,完全忘记了平时的演奏要求,忘记了相互聆听的要求。

在接下来的点评环节,专家直言不讳地说到了这个“小插曲”,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日常教学中我们一直忽略的细节:为了方便学生演奏,上器乐课时,学生是直接拿着琴上课的,不用带袋子。所以,在演奏完乐曲进入后面的歌曲学习环节时,口风琴就放在凳子里面,这时口风琴的吹管也是暴露在外面的。等吹奏的时候,学生直接拿起吹管放进嘴里。专家笑着说“:感觉有些不讲卫生。”

课堂实录2:

这是一节竖笛课,教师正在台上滔滔不绝,台下却不时冒出三三两两的“画外音”(学生随意吹竖笛的声音),一会儿一个“sol”,一会儿一个“do”,而上课教师早已习以为常,依然淡定授课。终于到了全班都可以吹奏的环节了,学生们早就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手指,在教师还未呼拍时,已开始各吹各的,不亦乐乎,其中还夹杂了几个手上空空、从中起哄的声音。教师见状,只得一遍遍扯着嗓子喊:“安静,安静。”课后,我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他反映上器乐课实在太累人,学生根本就不听指挥。教师还很苦恼地告诉我,平时上课,总有学生不带乐器,上课的时候这些学生就会没事干,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

课堂实录3:

一名教师在上一节器乐辅助教学的研究课,授课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龙的传人》一课,为了体现“器乐进课堂辅助课堂教学的研究”这一主题,授课教师一开始就带领学生复习了陶笛G调的各种指法。学生在吹奏过程中,教师一直在强调:“全孔按做‘fa’。”“注意‘ti’的指法跟C调不一样。”“小指勾住笛尾。”……就在教师不断提示学生演奏姿势和指法时,学生用饱满的气息“顺利”完成了音阶的吹奏,授课教师点评道:“非常好。”却忽视了这是一条“跑调”的音阶。之后演唱完歌曲,教师要求学生再次拿出陶笛,演奏乐曲《龙的传人》,并出示了标记有指法的陶笛曲谱,学生再次“顺利”演奏完毕,教师再次进行表扬,从头至尾都没有发现学生吹奏的音调不准。

二、小器乐进课堂的思考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约法三章”,上好入门第一课。

器乐入门教学的第一课尤为重要。在第一课中技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要与学生“约法三章”,定下今后学习的规矩。我在教学器乐第一课时,首先跟学生定下“与竖笛(陶笛等乐器)有约”的时间,一周只有一节音乐课需要带乐器,还要说明每次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如乐器和音乐记录本的摆放位置,什么时间做好这些准备工作,课间不能随意乱吹乐器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要定期做好乐器的清洁等。上课了,更要“一切行动听指挥”。良好的课堂常规对上好一节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器乐课来说,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更会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没有要求演奏时,绝对不能出现随意演奏乐器的现象;在全班演奏时,要严格按照教师的呼拍进入。在课堂中,我还设置了一些小口令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如要求学生坐姿端正,除了用琴声提示之外,还可以喊口令:“脚跟脚跟(生:找朋友),小手放在(生:小腿上)。”乐器演奏完毕:“说停(生:就停)。”“竖笛(生:平放)。”学生手中的乐器必须停止发出声响。刚开始时,学生自控力有限,经常口令响起,依然声音不止。这时候教师就必须停止授课,告诉学生只有在安静的情况下,才能专注于学习,对于随意让乐器发出“声音”的学生,在没有齐奏前,乐器暂时交由同桌保管。经过两三节课的训练,学生基本可以与教师达成良好的默契,也保证了器乐课的顺利进行。

(2)家校互动,保持学习积极性。

在器乐学习中,要认识到学生都会经历学习积极性的起伏现象。学生学习初期兴趣浓,进步较快,一段时间后,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这种现象直接体现在乐器携带情况的变化上。而所有的教学措施都必须在学生上音乐课时能把乐器带进课堂上才能够实现,因此制定一套长期有效的督促方案尤为重要。如在二年级开设竖笛课的前两个星期,学生携带竖笛的积极性很高,但逐渐就出现了个别偶尔不带的现象,接着每个班级都会有三五个“忘记”带乐器的学生。这些学生在课堂中大都无法集中注意力参与相关的音乐活动,而这一现象也以点带面地影响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现象,我首先跟班主任沟通,请她在器乐课的前一天晚上发信息通知家长提醒孩子准备好乐器,然后每节课我都首先进行乐器携带情况的检查和统计,安排“记录员”用不同的符号在每个同学的花名册中进行登记,一学期超过一定次数未带乐器,本学期的音乐平时成绩就无法达到优秀,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公示。我还发挥伙伴的力量,在课堂中开展“小组长、副组长、小助手、星级小组”等激励性的评比活动,消除学生的学习倦怠。此外,我利用手机的摄录功能,将学生的表演、手抄曲谱的过程拍摄下来发到班级QQ群上,加强课堂和家庭的联系。长此以往,学生乐器携带率逐步提升,基本能达到98%,有的班级甚至达到了100%,学生在固定时间携带乐器已然成为常态,极大地解决了器乐携带的难题。

2.技法学习,听觉先行

音乐教育心理学提出:器乐演奏对儿童辨别音高有快速而明显的作用。像竖笛、陶笛这样的吹奏类乐器,音准极易受到演奏者气息的影响,陶笛的音准甚至和演奏姿势也有很大关联,也会影响乐器的音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养成“听”的好习惯,听音准、听音色,合奏时听声部的和谐度。学生对音准、音色的辨别需要教师的先行引导,通过示范对比,让他们感知“准而美”的声音。这时候不妨开展一对一的师生二重奏,

3.返璞归真,润物无声

在器乐教学中,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兴趣是前提,组织有序的课堂教学是手段,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是基础,关注音乐本质是器乐教学的根本,提升核心素养是器乐学习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枯燥的技能技巧的传授,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乐于参与到音乐实践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

(1)技巧情感相互统一。

学生演奏乐器时,要做到技巧与情感相互统一。口风琴、竖笛、陶笛等吹奏类乐器的技巧包括吐音练习、气息的控制练习、演奏的指法练习、调式音阶的练习等。在这其中,气息的控制练习一般容易被忽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歌唱的状态去演奏乐器,帮助学生获得美丽的音色,奏出悠扬的旋律。例如,我在教二年级的学生学竖笛的气息运用过程中,就模拟了“过生日吹蜡烛”的场景。学生手中的竖笛就是一根“蜡烛”,单手拿着“蜡烛”,手臂伸直,让“蜡烛”与嘴巴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分别用三种气息来“吹蜡烛”:一种用全力“噗”的一声把“蜡烛”吹灭;一种是用微弱的气息对着“蜡烛”轻轻吹,使“蜡烛”的火苗纹丝不动;第三种是用中等力度的气息缓缓吹动“蜡烛”,使得“烛光摇曳”。之后,我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三种气息来吹竖笛,其他学生听辨出正确的气息,回家对着镜子反复练习,通过看、听、辨找出最佳的吹奏状态。

(2)实施分层互助教学。

器乐教学应遵循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优化教学过程,采用欣赏式、分析式、示范式、分解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依据学生各自的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实施分层互助教学,以获得多角度、多层次的成功。例如,在教五年级《春游》这首口风琴曲时,我示范演奏后,先让学生跟琴视唱旋律,找出旋律的异同,发现乐曲的第一、第二句是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第四乐句与第一乐句旋律基本相同,只有第三乐句是独立的。接着,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演奏四个乐句,比比哪组学得又快又好。之后,采用接龙顺序演奏,学生自然而然地组成了一首完整的乐曲。紧接着,学生们互换旋律。渐渐地,每个人都能够完整演奏出乐曲了。这样教学,既化解了教学的难点,又激发了学习的热情,让每个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由演奏单音开始,教师和一个学生同时演奏一个音,告诉大家判断这个学生吹奏出的声音是否“准而美”的标准是能否与教师吹的音融合在一起。这样具体的辨别方式,学生一听便知。吹奏的学生通过聆听、调整气息吹出和教师一样的声音,其他听辨的学生也能学着将自己吹奏的声音向“准而美”的标准靠拢融合。在口风琴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运指方法,也要培养学生的听力。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固定五指的“1、2、3、4、5”五个音之后,我便开展了“请你跟我这样弹”的听音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从单音到短小的乐句的训练,加强师生互动,既训练了学生的运指,也培养了他们的听奏习惯。

在器乐教学中,总会出现一部分演奏水平高,一部分进步不明显的学生。这个时候,可采用“师徒结对帮扶”的方法,让进步快的学生和进步慢的学生结成“师徒对子”,通过互帮互学,提高学生的吹奏能力。同时,对于进步快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比较难的曲子,或鼓励他们自己上网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演奏,然后在班级中展示,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获得发展性的成功。对一些进步比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乐曲,延长完成吹奏任务的时间,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成长的空间。

4.打铁还需自身硬

我校自2012年9月建校以来,先后将口风琴、竖笛、陶笛、葫芦丝等小器乐引进音乐课堂,我校音乐组的教师由建校初期的2名发展到现在的11名,每人都能基本熟练地掌握这些小器乐的演奏技巧。我们按照年级开设不同类型的器乐课程,每位教师均能够胜任器乐校本课程的教学。我们每周一次的“基本功大练兵”时间就拿来吹奏这些乐器,相互交流教学心得,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编写校本教材,统一教学内容,骨干教师定期开展器乐进课堂展示课、器乐研讨课等活动,给予年轻教师点对点的贴身指导。多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费小器乐进修,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他们在课堂中娴熟的示范,获得了学生的推崇,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学习小器乐的自信心,在校园中已然形成了“人人都是小乐手”的良好文化氛围。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通过学习,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技能,将为学生插上一对飞向美妙音乐之旅的翅膀,打开一扇新的领悟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大门,从而使其在音乐之路上脚步更为有力、更为自信。在“小器乐进课堂”这股热潮中,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以学生为本,努力积累课堂器乐教学经验,将器乐教学落实到课堂的每一处细节中并逐步完善,进而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让小器乐奏响大课堂。

猜你喜欢
陶笛竖笛器乐
竖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大作为
笛声悠扬 古韵绵延
我的陶笛梦
笛声悠扬 回味悠长——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三计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演奏剧场”:器乐表演新形式——以筝作品《人生几何?!》为例
小学竖笛教学“分层互动”模式研究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
需求、追求、求法、求效——自觉教研行为下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