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224000)
小学体育引入“促进式”教学,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诉求,其操作运行方式具有多元化,如师生促进、生生促进、媒体促进、自我促进等,旨在从不同维度出发,对如何进行“促进式”教学展开全面探索,这无疑属于体育教学的本质认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体育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促进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师生促进是体育课教学中最基本的形式。体育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展示运动背景、介绍动作要领、组织学生参与运动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丰富多彩的运动锻炼。那么,体育课中如何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呢?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服务者,在互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师生能不能达成高度默契,其决定因素在教师这一方。因此,教师需要深入学生之中,时刻掌握课堂的动态生成,这样才能为教学调整做好准备。另外,一旦课堂中出现教学契机,教师需要立即做出应对,达成新的教学平衡。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体育课教学中尤为重要,因为师生互动是课堂基本的教学形式,如果教师的教学得不到学生的回应,课堂便会成为教师的“独角戏”。如在小学五年级的体育课上,教师训练学生耐力跑,不等教师布设任务,很多学生便表现出消极态度。有的学生说身体不舒服,不能跑;也有的学生说天气热得受不了;还有的学生跑倒是跑了,但出工不出力,拖拖拉拉,跑的速度极慢……很显然,这样的体育课堂,学生怨声载道,教师更是心里憋屈。如果换一种教学方法,运用师生促进方式进行教学,情况就会大不一样。课始,教师提出和学生比赛的想法:“这节课我们进行分组跑比赛,男生一组,女生一组,不是男生与女生比赛,而是老师和同学们比赛。老师在男生身后50米起跑,围绕操场跑2圈,老师追上10名男生就算赢,否则就算输。同样,老师和女生比赛,在女生身后100米处起跑,围绕操场跑2圈,老师追上10名女生就算赢,否则就算输。”学生听说老师要和大家比赛,立即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这里,师生比赛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学生在运动中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其训练效果自然显著。
体育课教学中,生生互动是学法的基本形式。体育运动和比赛都带有群体性特征,学生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提升运动成长的指数。为让学生都能够找到心仪的团队,教师需要在具体布设上有所考量。首先,教师需要精选运动内容,学生兴趣集中的运动项目是最重要的考量点;其次,选择的运动形式要适合进行合作学习,这是开展生生互动的基本条件;再次,在团队组合时,可根据学生的普遍诉求,让学生自由组合,因为兴趣相投,学生的合作学习会更顺畅;最后,引入竞赛机制,展开团队建设。这样可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向心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多赢局面。
小学生对集体运动有一定的心理倾向,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运动需要展开教学设计。如篮球训练,学生对运球、投篮等专项训练缺乏兴趣,但对比赛有更多的偏好。为提升学生对运动的参与兴趣,教师可将专项训练与游戏竞赛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运球、投篮等技术动作,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为提升训练的强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对抗比赛。在团队组合时,可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六人小组,进行小组间的对抗比赛。学生纷纷自由组队,接受对手的挑战。又如,徒手操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一般都不喜欢这项运动,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展开训练,并让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在众目睽睽之下训练,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既使课堂运动气氛热烈起来,又提高了学生运动的自觉性。另外,由于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如果教师能够引入团队竞赛活动,学生大多会自觉参与,并且会为团队荣誉而战。生生促进与学生的运动诉求相一致,教学发动点较多,教师需要做好筛选,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应利用媒介手段助力体育课堂教学,这也是“促进式”教学的重要内容。媒介手段呈现时代性,教师需要有整合意识,科学运用媒介手段,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运动训练提供重要的助力支持。运动器材和场地条件等属于运动的硬性条件,也是学生比较关注的辅助内容,因此教师要对现有的运动器材进行创新组合,以发挥其助力作用。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之后,给教师带来更多的选择,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动画、音频、文字等信息,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运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体育课堂教学增加了更多的活力。如翻转课堂的应用,教师利用网络共享平台展开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运动视野。
信息媒介促进,教师需要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信息基础先展开调查,再进行教学设计。如对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运用网络信息共享平台,设计运动学习活动。如原地起跳,教师将相关动作要领以动画的形式制作成电子课件,传输到网络信息平台,让学生利用网络终端展开课外的自主学习。又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大多能够熟练运用智能手机,教师发布信息之后,可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展开运动学习,并要求学生将学习情况以信息形式反馈。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媒介让课堂的运动训练得到延伸,突破时空的限制,这是信息时代特有的教学形式,也是“促进式”教学的基本内容。新媒体为体育课教学带来技术革命,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及时更新,教学手段要不断改进,这样才能应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教学现实需求。
学生是运动的主体,唤醒学生的运动自觉是“促进式”教学的最终追求。学生的自我促进不是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我运动意识的自然形成,并将运动当作良好的习惯进行培养,这无疑是最值得提倡的运动观念。学生有个性化的运动追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分层的教学意识,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运动内容,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内驱力。
自我促进不是指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主动学习。如乒乓球运动,需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技术指导,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球感,其球技才能不断得到提升。教师也可以通过示范操作或视频播放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为激发学生打乒乓球的兴趣,教师可以在不同范围内举办乒乓球联赛,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比赛。因为需要学生参与组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制定操作程序,健全相关组织。同时,教师要随时对比赛进行指导,给学生加油鼓劲,确保联赛能够顺利进行。学生有好胜心,也有团队意识,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教学,就能获得好的运动成效。
总之,教师需要用科学的眼光对待“促进式”教学,并在具体实践中加以验证和推进,为这一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助力支持。“促进式”教学追求的是主体觉醒,这是教学本质的体现,所以每一位体育教师都需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一切为学生着想,展开全面的创新探究,这样才能真正聆听到学生健康成长的拔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