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小学 李招姬
利用课外活动,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尝试引入课外活动进行教学拓展,让学生对于语文学科有更高涨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利用拓展课外活动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师在为学生设计课外活动的时候,应当以指导学生语文学习为目的,立足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来设计一些与语文知识有关系的课外活动,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收获语文知识,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尤其是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学来说,很多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自身阅历与视野的限制使得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存在不知从何下笔的问题,往往纠结于写作内容。而教师为学生增添课外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事物,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能够将自己的活动经历写进去,帮助学生解决了写作内容困扰的同时,学生也比较容易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入到作文中来,使得文章更具真实感以及感染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外活动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外能够按照教师制定的任务进行活动,然后将活动经历写成作文。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家中为父母做家务,然后将自己做家务的经历写到作文中,这样可以使学生的作文内容比较充实,而且学生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做家务的不容易,懂得为父母分担家务。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针对活动经历谈一谈感受,让学生不仅仅参与活动,更是要重视对课外活动的感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表达的良好语文写作能力,增强课外活动对于语文学习的指导意义。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来到附近的博物馆或者是科技馆进行参观,并且要求学生完成参观报告,让学生对于社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课外阅读活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相对自由的课外阅读环境,引导学生逐渐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小学生在平时接触到的语文学习资源其实是比较少的,仅仅是依靠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围绕语文教材为学生进行地教学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阅读储备量的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机会,使得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拓宽视野,提升阅读储备量。通过课外阅读活动,学生不仅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事物,而且还能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使得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于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应当怎样进行读物的筛选,如果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去阅读一些对于提升自身语文素养没有益处的书籍,往往达不到教师最初设立课外阅读活动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作用,为学生进行把关与挑选,根据学生特定来制定阅读书单,建议学生阅读一些与语文学习有关联而且有一定趣味性的书籍、比如,学生在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这一课以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推荐《绿叶花红》,让学生自行进行阅读,而且,当学生阅读完成以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分享,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表达出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竞争性往往能够有更好的激励效果,学生在与同学们的比拼中就更认真地准备活动。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组织一些竞赛类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得学生对于课外活动有更高涨的参与热情,提升课外活动开展效果。教师可以足足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比一比谁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感情,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感,就会主动进行文章的深入研究,自然而然地提升了自身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文段落的改编和演绎,使得学生能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情境表演,使得学生将自己代入到课文中的出现的角色中,用自己的表演来完成对课文中某一段落的还原,学生往往会对于表演有更高的兴趣,愿意将自己置身于角色中感受人物情绪,学生在排练的时候教师还应当给予其适当的指导,为学生讲解如何进行文章情感表达,结合课文重点语句进行表演技巧讲解,不仅仅提升了学生表演能力而且还能够将课重点部分进行详细、生动的讲解,学生对于文章主题的感悟也会比较清晰,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语文课外拓展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践活动,增强语文教学趣味性,让学生对于语文课堂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而且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使得学生愿意在活动中展现自我,拓展自身视野,养成较强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