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家庭学生人格障碍成因探析*

2018-02-25 19:29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攻击性单亲家庭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安徽滁州 239000)

人格障碍也可以称之为精神病态,或者是病态人格。指的是个体行为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者智力问题的情况之下,偏离正常人的心理的总称。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最为普遍的人格障碍就是攻击型人格障碍问题。根据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相关统计数据表示,最近几年当中,青少年犯罪数量已经占据了我国刑事犯罪总数量的百分之七十之多,在这些案件当中大多数都是对他人的恶习攻击性行为。其具体的表现是对同学进行攻击,和教师顶撞,经常抱怨、破坏公物等等。[1]

一、单身家庭学生人格障碍形成的具体原因

目前,攻击型人格障碍是最为常见的人格障碍,对于单身家庭的学生而言,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方面的原因:部分动物的实验以及相关的临床医疗可以现实,攻击性的行为具备一定的生理基础。部分生理学专家指出,小脑成熟迟缓,传递快感的神经发育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难以体会到快乐和安全,这很有可能是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2)心理原因:①角色的认同与攻击性。②强烈的自卑感。③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如果遇到困难挫折反应比较敏感,困难越大表现的过击行为越激烈。④社会原因。⑤学校原因:教师忽略了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处理方式不当,容易引发学生怨恨的心理情绪。[2]

二、单身家庭导致的孩子人格障碍实例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由家庭原因导致的学生人格障碍实例。学生文某,母子本生活在农村,因母亲与亲身父亲感情不合,父亲经常打骂母亲而离婚。后来这位母亲为男孩找了位继父,继父凭着高工的职称,把文某母子迁到城里,但这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组合家庭里。用钱没有节制,常常以谎言骗走家里很多钱。与同学在外面抽烟、喝酒、打架。老师经常会因为文某打架斗殴叫来文某的父母,每一次都要给人家赔礼道歉。原因就是因其感受不到从小的父爱,并且亲生父亲还经常殴打母亲,受这种环境因素的干扰,势必会造成孩子的性格扭曲。后来的继父虽然对其很好,但是没有深入文某的内心,两人还有很强的距离感,所以文某也并不想与继父多沟通,其母亲也因孩子一次次的打架斗殴行为而失望,而没有真正与孩子促膝长谈,了解文某的内心世界。

三、单亲家庭学生人格障碍的教育改善策略

学生正处于青年早期,这一时期是“心理断乳期”,品德发展处于动荡型向成熟型过渡的时期。各种心理矛盾比较突出,如:独立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情绪的冲动与自制力、求知欲强与识别能力低下、理想与现实等矛盾。我们学校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该校有兼职的生活指导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并从不放过培训的机会;开设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室和悄悄话信箱,进行学生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编辑了校报和《心理阳光》报;由专家和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电视讲座;学校领导亲自支持召开全校女生青春期健康生活指导会议;对所有的女生进行每月一次的健康档案登记,还有开通了为学生分忧解惑的心理健康热线电话,培养学生自治能力。该校在坚持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治相结合的原则下,探索出一条“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四自型学生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会的作用,由学生会负责,政教处具体指导,成立纪律、卫生、食堂、寝室等多个学生管理组织,增强学生的自治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3]

结语

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及教师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对学生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进行综合性分析,教师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指导与关心,使学生能够主动克服心理障碍,保持积极乐观的思想态度。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攻击性单亲家庭
儿童心理虐待与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单亲家庭儿童早期教育的社会干预机制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DSM和ICD诊断体系人格障碍诊断的最新进展
留守高职生的控制欲、攻击性和焦虑、抑郁的关系调查研究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