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5 18:06江苏张家港市云盘小学2156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3期
关键词:社会学科品德塑料

江苏张家港市云盘小学(215600)

肖海燕

品德与社会是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以及品德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的一门课程,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在以往教学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学生往往对教学内容不太感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没有获得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思维可视化技术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思维可视化技术是指通过流程图、概念图、模型图以及相关图像技术的应用,将学生的思考路径、方式进行展示,以此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意义

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于该学科来说,其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和思维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可使教学从知识传授向思维培养转变,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第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通过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使学生懂得如何进行思考,在实践探究当中实现思维的发展,获得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方式

要想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预习效果,形成科学理念

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预习是重要的准备工作。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前预习,在预习阶段就可以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以此实现制定的预习目标,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学《擦亮眼睛》一课前,预习设计时,教师可以提前通过网络,对我国传统的迷信资料进行查找,如看风水、请神、算命等,将其制作成概念图后播放给学生观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封建迷信,为该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利用思维可视技术进一步收集因封建迷信而给人们带来危害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封建迷信带来的危害,树立科学理念。

2.加强课堂效果,形成思辨思维

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阵地,也是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最多、最为广泛的阶段,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以往传统的品德课程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通过使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使学生经历观察、探讨的过程,形成思辨思维。例如,教学《塑料与生活》一课时,教师可以将什么是塑料、塑料的特点、塑料为社会带来的便利以及危害等知识进行讲解,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塑料”为主题制作思维导图。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讨论,辨析塑料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利与弊。这样教学,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合理应用塑料、降低白色污染等措施进行探讨。

3.注重课后延伸,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就目前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来说,探究式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教师需要对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充分应用,演示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并做好活动计划的制定。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问题的发现、分析、思考以及解决,从而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学《从一滴水说起》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方式的应用对所学知识进行展示,并对生活当中水的应用的实例进行选择,如游泳池、喷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完成任务后自己思考“在生活当中,还有哪方面需要水”等问题。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我国干旱地区的生活视频,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匮乏特点,形成节约用水的理念。

三、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是学生思维养成的重要途径,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课堂教学中,通过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之,品德与社会教学是一门社会综合课程,通过探究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能更好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社会学科品德塑料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社会学科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对策研究
美国的社会学科教学实践
塑料也高级
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如何实现开放性学习
塑料的自白书
塑料
品德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