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众创空间”的建设路径探析
——以西安文理学院“双创空间”建设为例

2018-02-25 17:40李志瑾
关键词:众创空间文理学院众创

李志瑾

(西安文理学院 文学院,西安 710065)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核心竞争力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创新能力则是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地,更应该紧紧地把握住这一时代契机,通过鼓励发展“众创空间”等手段,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西安文理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虽然起步较早,走在了全省前列,但在建设过程及后续的管理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从西安文理学院“众创空间”的建设及管理等方面入手,力图探索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路径。

一、“众创空间”的建设发展意义

(一)国家创新创业改革的有力诠释

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目的,是要造就更多高素质的创业人才,为国家复兴和创业发展提供力量,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的全面发展。“众创空间”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应用到创业项目中,实现了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创新素质及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业成果转变为社会生产力,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地方高校在“众创空间”的建设中,借助各方的资源优势,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将企业技术资金、校园人力资源和创新创业项目向产业聚拢,整合了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新动能。所有这些,无疑是国家创新创业改革的有力诠释[1]。

(二)落实推进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全面提高就业能力和提升就业服务能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此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就是一种顺势而为,是落实推进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基地,为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增添动力,就必须要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扩大市场对自身特色人才需求,这也是实现办学目的和办学效益的本质方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地方高校应从构建“众创空间”,主动对接国家需求,承担改革任务,更好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推进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体现;高校“众创空间”的构建,为有创新、创业诉求愿望的学子提供了网络、社交、资源共享一站化的创业空间,为地方企业、为区域经济培养了“适销对路”的高素质创业人才,成为推进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二、地方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现状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提出“众创空间”一词,“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创业服务品台”[2]。之后,很多高校相继提出了“众创空间”构建理念,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地的多所高校先后对“众创空间”构建途径做出研究,并已经初见成效。西安文理学院“众创空间”的创建,在西安地区也起到一定的示范效应,但在“众创空间”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众创空间”建设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众创空间”是地方高校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推动大学生更好就业,转变大学生就业趋势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所强调的是“创新”和“创业”两个方面,两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对西安文理学院“众创空间”的建设项目进行分析,“创业”居多,“创新”很少,例如“飞鸽快取”“闲娱兼职”“格子铺工作室”等大创项目,大都是市场上已有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技术含量不高,这些项目产品和企业、创业机构,甚至是社会民间资本项目相比,缺乏鲜明的特点和服务定位,无法形成持续有效的创客吸引,同时也无法真正实现创业盈利,无法真正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众创空间”的未来发展。

(二)构建模式比较单一

我校采用的“传统教学+创业大赛”的学生创新创业模式,较为单一,存在诸多缺陷。例如在创业大赛中,有学生做了多个虚拟项目,作为评委,笔者曾经看到一个小规模书店的创业项目,三四个负责人,却使用了CEO、财务总监等名号,但最终他们连基本的财务现金流都算不到一起。这种创业模式,充分反映了学生在项目调研、社会服务研究方面有很大欠缺,同时也反映学校在创业项目指导方面与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较大脱节。由于缺少必要的合作机制,很多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学生对创业大赛逐渐失去了兴趣,创业气氛无法在校园内营造,学生的创业激情也无法得到真正调动,严重影响了西安文理学院“众创空间”建设效果。同时,学生可参考的样板较少,不利于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和创业方法学习,与专业严重脱离使得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创业机会和创业空间,影响了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和存活率,因此在今后的建设中,必须要对“众创空间”建设模式进行更加多样化的探索。

(三)创业导师、资本资金对接存在限制,服务体系推广度不大

在地方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过程中,创业导师和资本是基本条件,由于政策原因,对于西安文理学院这样一所地方高校而言,存在着先天不足。在导师方面,目前西安文理学院具有创业实战经验和商业意识的导师比较稀缺,绝大多数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只限于纸上谈兵,进入创业实战阶段后,对于如何建立公司、如何规避经营风险、如何进行市场开发等,给不出更多的指导帮助,这无疑对学校“众创空间”的建设效果造成影响。在资金方面,学校缺少资金预算,同时社会对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缺乏信心,可采用的融资渠道较少,导致资金缺口成为当前西安文理学院“众创空间”建设中重要的阻碍瓶颈。其次,服务体系推广不够,很多学生及教师对“众创空间”建设缺乏一定程度的认识,参与性较低。目前,“众创空间”建设的核心价值还停留在辅助创业或基础服务上,与产业链之间的连接并不成功,很多创业项目没有落地平台,极大地影响了西安文理学院“众创空间”建设。

三、“众创空间”建设路径探析

(一)强化地方高校“众创空间”政策保障,深化实践教学方式改革

“众创空间”的提出是政府出台的一种扶持政策,因此地方高校在建设探索“众创空间”的过程中,应该从政策保障出发,这样才能为地方高校的“众创空间”构建发展保驾护航,对比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是通过整合高校人才资源,并进一步与行业需求相互配合,注重开展技术研发,着重于成果转化,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际应用,使人才资源、技术资源与社会资本能有效对接,实现拉动社会经济,教育教学实践应用的目标。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与产业对接

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行动态调整,随着不同阶段对课程进行优化,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和适应企业的需求进行衔接,并着力打造创新、创业知识的培训课程。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寻求双方投入产出比最佳的契合点进行强强联合。

2.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机制

加快校内科研技术成果转化[3],制定地方高校科研人员创业的激励政策,使“众创空间”更具弹性,从而为师生给予更多时间与空间上的配合,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提交科研成果上交比例,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科研机构或者企业人员从事教学或者科研工作,从而加快成果转化。制定合理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职称评定制度,为教师减少工作中的后顾之忧,通过各种权益上的保证,为教师排忧解难。

3.利用政府服务补贴、减税增收增等政策支持,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众创空间”构建的积极性

采取让政府财政部门按照分级分类标准给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众创空间”一次性财政补助,并加大对学生自主创业信贷的支持和补贴力度,资金的支持将会更好地提升“众创空间”构建发展效果。

(二)拓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众创空间”范围,引入产业项目,开展运营实战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众创空间”的发展过程中,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高校“众创空间”十分必要。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围绕创业教育建立校际双创经济圈,形成高校发展创业群

政府通过置换土地及征地补偿的方式,将当地一些闲置的厂房、库仓合理利用,并将一些闲置的楼宇孵化转型,为高校拓宽“众创空间”,进而打造校际双创经济圈。

2.校内双创基地通过产教融合使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相对接

高校要从自身的现有的资源出发,在校园内部建立实践创业基地,以高校师生为双创核心力量,以创新的科研成果为建设目标,根据行业要求进行相关课程改革,推动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及教学手段的深化改革,最大限度地整合高校现有的资源,在提升创业改革力量、推动创业主体专业化服务的过程中,扩大地方高校“众创空间”外延[4]。

3.以孵化大创、以赛促学为宗旨,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盘活地方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土地限制,利用办公楼宇、学生宿舍等资产资源,从校园内部构建一个渗透学习、生活全过程的“众创空间”,这样才能真正在校园内部打造一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通过以赛促学、大创项目等,有针对性地对专业基础课学习与行业实践环节相结合,使学生从入学起就明白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目的、课程定位及实践环节,通过“众创空间”范围的拓增,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三)全面提升地方高校“众创空间”服务体系,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众创空间”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众创空间”的构建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必须要构建由点到线到面的“众创空间”服务体系,从而形成统一、高效、协调的创业创新服务纽带,这样才能真正促使“众创空间”全面发展,为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步做起:

1.改善双创模式的办学条件,完善转型升级的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众创空间”,建立“点”的服务,突出高校“众创空间”的核心价值,为专业人员做好各项辅助服务,政府及其他职能部门组建专业团队,驻派到高校内部之中,协助高校师生做好创业服务咨询,同时还可以通过融资对接、创业辅导、法律辅导等多种形式,不断地提升高校“众创空间”服务效能,并进一步形成良性的、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2.动态优化课程设置,构建网络服务共享平台

围绕“众创空间”,建立“线”的服务,在优化课程设置过程中,构建网络服务共享平台,打造优化的实验实践共享平台,尝试构建跨区域、跨高校的统一服务网络,更好地为创业学生与企业进行牵线搭桥,促使校企合作有效衔接[5]。

3.积极促进校企合作的形式整合资源,共同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活跃层次

围绕“众创空间”,建立“面”的服务,通过共同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活跃层次,促进校企合作,形成网络交织的服务体系,帮助学生谋求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进代,创新型、创造性人才培养成为高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在操作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可行性和标准化,保证教学有序、高效地运行。建立“校企双创联盟”,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稳定性。因此,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西安文理学院,“众创空间”的建设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文理学院众创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黑夜的献诗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西安文理学院高萍教授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成都值得推荐的20家大型孵化器与众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