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市海南小学(226100) 盛云霞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篇科普类童话,通过云雀妈妈带领小云雀飞过沙漠、大河和森林的经过,揭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聚力课题中的“心愿”,引领学生经历了“明了心愿、品析心愿、圆梦心愿”的路程,在把握学科本质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
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而言,利用导入环节唤醒学生的内在认知,对于引领学生快速感受课堂氛围、体悟文本情境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伊始,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组织学生诵读《暮江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忆江南》等诗,并自由表达感受,让学生在音、画、景的整体浸润下感知植树造林的美好,在学生意识中埋下一颗植树造林的种子。随后,教师揭示课题,直奔文本的中心,相机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这是我的心愿。”教师组织学生在集体朗读的基础上展开质疑。有的学生提出森林为什么太重要了,有的学生指出森林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有的学生直接发问我们要怎样保护森林……
在导入环节,教师先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古典诗词的唯美境界,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神秘而美妙的境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情感悱恻之际,教师直奔中心,以质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森林的重要性,教师引领学生以整体把握的思维阅读课文2~8自然段。交流分享中,教师首先紧扣语段中“狂风”“漫天飞舞”等核心词语,让学生在体验想象的过程中感受风沙的讨厌,并顺势搭建起语言实践平台,以“埋怨”的方式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在教学“大河洪灾图”时,教师先是抓住了“脱缰的野马”“咆哮”“浑黄”等词语引领学生感受河水的泛滥和湍急,并出示句式让学生进行想象练习:“______的河水冲向_______,只见_____……”这样的练笔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词语储备,使之能够尽情倾吐自己的感受。
有了“沙漠风沙图”和“大河洪灾图”的衬托,云雀们飞过的第三个地点“美丽森林图”则是另一番景象,这也更好地印证了森林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关注课文的核心语段,并帮助学生梳理语段的内在层次,体会关联词“不但……而且……”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又为学生提炼出了核心句式,引领学生进行实践表达:“森林的____可以____,森林的__
也可以____。你看,森林不就是____的吗?”从而将课文中的内容以逻辑呈现的方式进行再现,历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信息提取能力。
纵观这一板块的教学过程,教师引领学生以文本的语言为媒介,将教学的关注点放置在核心文眼“心愿”的体悟与感知上,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内在思维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新课标提出了“语用”教学理念,要求阅读教学必须将学生感知的重心从阅读体验向言语实践转变。但不少教师空有练笔的形式,却没有真正感知语用训练的核心,常常导致很多随文练笔流于形式。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练笔资源的选择脱离了文本的表达中心,完全置学生于另外一个情境之中,导致写作与阅读的完全分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明晰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上去种树,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随后,教师又引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心愿是什么。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引导:“其实,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真正结束。在十年之后的一天,这只小云雀已经长大了,又一次与云雀妈妈来到了当年的沙漠上空。这里已经完全不是当年的情景了。”教师相机出示绿洲的图片,组织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用最美的语言描绘心中的绿洲。随后,教师出示练笔的开头:“云雀妈妈和小云雀飞啊飞,飞到了一片绿洲的上空……”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感受着美妙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和谐地表达出来。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让我们怀揣着云雀的心愿,一起走进这个美好故事,呼吁全社会坚持植树造林,还人类一个美丽、生机勃勃的世界。”
教师将对文本的理解和实践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的核心主题上,真正深化了对文本的关注,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