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点的选择

2018-02-25 16:02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马家小学221115沙朝永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7期
关键词:子期伯牙圆明园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马家小学(221115) 沙朝永

“为师之道,贵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惑或存有争议。作为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就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其必要的引导、点拨,以帮助他们突破学习上的困难,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的目标。

一、导在困惑处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疑惑之处,教师应给予其必要的引导,以帮助他们摆脱理解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说说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有学生问:“‘四周都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儿的‘四周’指的是什么地方?既然不是在房间里,怎么会碰壁呢?”学生的学习困惑主要在于他们对历史缺乏一定的认知。于是,我这样进行引导:“在旧社会,鲁迅从事着一种怎样的工作?这种工作给他带来了什么影响?”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结合鲁迅先生用笔杆子做枪以及勇于与黑暗势力做斗争的事迹,很容易就明白了他所说的“碰壁”是怎么一回事,达到了深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该案例中,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困惑的时候,教师及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如此教学,为学生铺路搭桥,降低了课文理解的难度,教学效果显著。

二、导在争议处

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体会不同,在某些方面还会存有争议。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就应进行必要的引导,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与解读文本。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伯牙绝弦》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不料,在读书交流的时候,学生之间对文本的解读产生了争议。有学生说:“伯牙太傻了,子期不在了,可以另觅知音,何必因此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有学生说:“你懂啥!这说明伯牙与子期的感情很深,子期在他心中占据着很大比重,子期的位置是谁也取代不了的。”有学生说:“作为一代音乐名师,伯牙因为子期‘自此以后终身不复鼓’实在是太可惜了!”针对学生对伯牙认知的争议,我是这样引导的:“我国自古就用‘云想衣裳花想容’‘士为知己者死’的语言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那么,在古时候,由伯牙绝弦这件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他这样做表明了什么?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与古代已有很大区别。因此,我们就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假如你是伯牙,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与伯牙同窗的好友,你会如何看待这件事情?”这样引导,可以真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感受,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该案例中,当学生对文中人物的看法产生争议的时候,教师采取了巧妙引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清现实,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了深入。

三、导在批判处

新课标提倡批判性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唯教材马首是瞻,不敢越雷池一步;有的教师放任自流,任学生想怎样解读就怎样解读。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当学生在批判阅读的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偏差时,教师还要通过自己的引导来帮助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正确解读。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圆明园是被谁烧毁的?英法联军。偌大的一个圆明园,偌大的北京城,有多少中国人民?为什么连三千多人的侵略者都挡不住?何况这些英法联军还是外来者?作为本土居民,我们占尽了天时、地利,为什么还会允许这种现象发生?”从学生对课文的批判中,可见他们已经深深地进入到了文本阅读之中。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我进行了引导:“看到圆明园的毁灭,老师和你们一样生气。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清政府是怎样的腐败无能吧?”(教师播放清政府的相关图片资料)如此教学,在阅读批判中,学生深深地为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惜,从而产生了一种要为中国人争气的情感。此时,课堂教学也达到了高潮。

遗忘屈辱,就意味着对历史的背叛。该案例中,面对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教师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并借机向学生介绍了当时清朝政府的状况,这使得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根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批判精神,而且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更加深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要、有效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打开阅读思考的大门,为学生指明方向与路径,指引着学生向正确解读的目标迈进。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引导时机,为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服务。

猜你喜欢
子期伯牙圆明园
重逢
伯牙鼓琴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知 音
游圆明园有感
转身①
高山流水
香 樟
圆明园里过大年
伯牙: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