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丰县人民路小学(221700) 徐爱勤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批判阅读”作为新课标强调的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普遍受到教师的重视。如何才能使学生的批判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呢?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帮助学生找到批判阅读的路径,使他们在阅读时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质疑是培养学生阅读批判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具有不唯书、不唯师的思想意识,根据自己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向权威挑战。这样教学,使学生从小就具有批判意识,具有批判阅读的初步能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时,在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本的认识。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提出:“司马迁因得罪汉武帝,入狱受到了酷刑。此时,他的心里该有多难过啊!自己都这样了,在狱中还坚持创作,值得吗?”对学生的质疑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通过再次阅读,学生从司马迁父亲临终前的委托以及司马迁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感受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完成《史记》创作的原因和决心。如此教学,从质疑到解惑,既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使他们的批判阅读意识得到培养。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从自己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入手,鼓励他们质疑,使他们的阅读批判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而且享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总是一个环节扣一个环节,安排得满满的。在这样的教学空间里,学生根本没有自己阅读思考的时间,何谈对批判能力的培养?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为学生留足思辨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有时间思考辨析,从而使他们的阅读批判能力得到培养。
如,苏教版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主要讲谈迁为了完成《国榷》的创作,即使在逆境中也是不屈不挠地向着自己理想的目标迈进,充分表现出了谈迁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谈迁这种精神,在阅读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说:“谈迁以前花20年时间完成的著作被小偷偷走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生气的事情啊!面对这种情形,他重新开始,这是多么大的挑战。如果换作是我,我肯定会觉得难度太大了,就会放弃。”有的学生说:“谈迁都59岁了,还携带着书稿到处考察、求证,他这种精神实在难得。”就这样,由于教师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辨时间与空间,他们就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了他们批判阅读的能力。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批判能力,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辨,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并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使学生在批判阅读中思考、进步,获得阅读批判能力的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还要为学生的阅读批判搭建平台,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品味语言、运用语言,从而使学生的批判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如,苏教版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主要通过高尔基给儿子的信表达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明白怎样做人。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我这样展开教学:同学们,“‘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中的“给”与“拿”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有的学生认为,“给”可以换成“送”,“拿”可以换成“要”。我趁机追问道:“那么作者为什么用‘给’与‘拿’而不用其他词语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这样,学生的批判意识被激活,他们能根据文本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从搭建教学平台、引领学生迁移运用等方面让学生展开批判阅读,使学生的阅读批判能力得到提升。
正如朱清时院士所说:“没有批判思维,学再多的本事都是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批判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