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

2018-02-25 11:56:54赫国胜
关键词:学习者课程教育

赫国胜,赵 玉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教育研究·

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

赫国胜,赵 玉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新商业模式,互联网教育行业拥有传统教育所没有的诸多独特优势,在给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带来深刻影响的同时,其市场潜力也被看好。但中国互联网教育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互联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仍受到行业内部和外部诸多问题的制约。互联网教育相关企业可从跨界合作、合理分配利润、提高用户体验等方面入手,管理部门也应在法律和制度上给予一定支持,共同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教育;大数据;教育经济

一、引言

2015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互联网+”计划,并签批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互联网+”能够通过推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由最初的消费领域拓展至生产领域,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助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1]。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迅猛,并成为加速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引擎。《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显示,新世纪以来,K12(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基础教育的增速最快,年复合增速将超过30%,互联网教育细分产业高等在线教育未来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5%,2017年其规模将超过1 5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教育市场。互联网教育行业在中国能够快速崛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传统教育创新缓慢和消费者需求多元化间的矛盾给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会。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使得传统在校阶段的学习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使得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人群之间接受教育的机会差距越来越大,教育费用的不断攀升使得低收入人群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减少[2]。二是,国家的支持以及技术的进步为互联网教育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保障。教育制度的变革以及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提倡使得各地政府加快了教育基础设施和虚拟化校园的建设,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资费的下降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和互联网教育平台建立联结[3]。

相比于传统教育,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效的获取方式,可控的学习时间以及更低的学习成本使得互联网教育发展迅速[4],并给传统教育带来诸多变革。第一,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垄断。颁发文凭使得传统高校被动形成“垄断”,这种“垄断”使高校能够集中更多的教育资源。基于共享经济的理念,互联网教育更强调知识的平等和共享,通过使更多人低成本的获取名师的课程,互联网教育破除了传统方式的垄断[5]。第二,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进化。现阶段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难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6]。“互联网+”则可以提升中国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使较为封闭的传统教育变得更加开放,也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知识和技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可以在自己精通和擅长的领域创造知识,也可以成为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者和消费者。第三,更易实现因材施教。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基于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教育企业能够快速高效地总结出学习者的自身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特征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法[7]。第四,促进了教育生态多样化。相比传统教育方式,互联网教育行业的教育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教育制度也更加灵活自由[8]。在办学形式上,既可以存在传统形式上实体的学校和集合到一起的师生,也可以存在架设于网络的虚拟课堂,学习者在虚拟课堂的学习既可以观看事先录制好的视频,也可以通过直播的形式进行互动。在办学制度上,互联网教育可采取传统式的从小学到大学的学制,也可实施基于传统学制和自学相融合的“在家上学”的新学制。

在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学术界也对互联网教育进行了诸多探索性的研究。南旭光和张培认为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出现重构了教育理念、教育形式和教育生态[9]。陈丽等人认为“互联网+”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发展方向,不同教育领域、类型以及不同地区应结合自身特点,结合互联网教育探索适合自己的教育变革与发展之路[10]。黄荣怀等人认为中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深入剖析互联网教育进化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他们提出了互联网教育进化的基本要素框架[11]。以上研究大多针对互联网教育的教育属性展开研究,但互联网教育行业本身也是教育产业的一部分,只有行业里的相关企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整个行业才能持续发展,互联网教育才能进一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属性。基于此,本文拟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入手,对互联网教育行业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二、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已经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互联网教育行业通过同传统教育的不断融合,也正在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出现虽然已在加强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满足更多人的教育需求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和社会价值,众多企业和投资者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并加大在互联网教育领域的投资力度,但还必须看到,我国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其进一步发展仍面临众多问题和挑战。

(一)用户规模、用户留存和盈利不可兼得

在宏观经济学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在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三者之间互相制衡、不可兼得,蒙代尔称之为“不可能三角”。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也存在类似的三角关系,分别是新增用户规模、用户留存率和盈利,这三点之间相互矛盾、不可兼得。在互联网教育领域,这个矛盾会更加明显。目前,我国互联网教育市场就存在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追求新增用户规模和留存率,牺牲营收。如果想快速增加用户、留住用户,一般就是烧钱补贴。这样一旦补贴停止,想改善营收,用户可能立刻离开,结果就是项目大量亏钱。《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深度研究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在国内在线教育机构中,大部分的基础教育机构(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盈利的企业只占5%。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沪江网,也是经历了9 年的烧钱,才终于熬到了规模效应爆发开始盈利。第二,追求留存率和营收,暂缓新增用户规模。通过在细分市场加强产品的专业性,提升用户体验,能够保证用户留存率和营收,但是获客成本大幅提高,由于市场体量有限,所以很难做大规模。第三,追求新增用户规模和营收,放弃留存率。这实际上就是通过牺牲用户黏性来寻求迅速变现,实现短期内盈利,但是代价也很明显,就是损害了顾客体验,比如在互联网教育中遇到的报名容易退款难、老师只会照本宣科等问题都属于这类情形。

我国互联网教育行业普遍存在难以平衡用户规模、用户留存和盈利间矛盾的问题,这也是行业内并没有出现具有垄断地位的巨头企业的根本原因。

(二)学习方式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互联网教育行业的主要讲授方式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尽管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但仍存在缺乏实验环境和学生流失率高等局限[12]。

目前很多的MOOC平台已经不限于简单的提供课程视频资料的服务,而是以直播的方式在网上进行授课,但这种授课并非传统式的“书本教学”授课模式,更多的是启发式和讨论式授课,授课老师介绍主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并解决问题。这种模式虽然更多地培养了学习者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但在某些学科也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在生物、制药和诸多的工科领域,基于MOOC的虚拟课堂无法解决学生的实验及实际操作问题。网络课程更加自由的特征也使得某些课程的学生缺少专注力,流失率过高。不同于传统教育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以及学校对学生的限制,MOOC平台无法对学习者提出强制要求,对多数人而言,学习的过程就是强制要求自己脱离舒适区的过程,互联网教育本身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因此在没有外界督促和规章制度要求,学习者较为繁忙的情况下,难以坚持完成某一课程的学习,这导致在线课程的结业率非常低,对于一些较难的课程更是如此。众多互联网教育机构的数据都显示,对于MOOC,在注册课程后的最开始一段时间内,学习者的流失率最高。一门新课程开始授课后的两周内,学生的流失率通常会达到50%,接近一半的学习者在开始网络课程后的1-2周内就不再坚持学习,选择退课。2014年11月22日《北京青年报》的数据显示,北京大学于2013年在Coursera开设了15门课程,总注册人数超过15万,但根据2013年的结业统计,参加考试的不到1万人,最终通过结业考试拿到证书的只有2 500余人,结业率仅为1.7%。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的《财务分析与决策》课程,选课人数同样超过10万人,最终只有4 300多人拿到了结业证书,结业率不到5%。

除以上局限外,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测试也存在一定困难,由于是线上测试,测试者作弊更加容易,这也是目前互联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同质化现象严重

互联网教育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竞争并不充分,直接后果就是传统教育机构和新兴互联网教育公司存在同质化问题。互联网教育市场可细分为职教培训、K12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等。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5年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在被调查的2 000多家互联网教育机构中约40%集中在职教培训,约20%集中在K12教育。虽然职教培训因学习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K12并无较大差异,各培训机构使用相同的题库,且大都开始使用直播的方式进行授课,同质化现象十分明显。

在运营模式方面,多数互联网教育机构通过搭建平台,邀请授课者讲授,或者授课者主动对相应的知识技能进行讲授或直接提供学习视频,互联网教育机构通过宣传吸引学习者进入平台听课学习。在内容方面,互联网教育的同质化现象更明显,例如高等教育机构的在线课程虽为学校内部知名学者的课程,但多数课程只对学校内部开放,对所有人公开的课程较少。互联网教育机构的内容多为外语学习、学习辅导、考试公关等课程,课程差异通常只体现在授课老师的教学方式上,课程内容本身并无较大差异,同传统教育类似,学习者对互联网教育机构的选择变成对授课老师的选择。

(四)线上和线下融合困难

互联网教育是基于网络的在线教育,从招生、注册到学习、考试,其运营的每个环节都可通过互联网实现。这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提供了更便利的学习途径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但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以及在线学习、考试的方式缺乏权威和严谨性,所以最终取得的证书和学位难以得到就业机构、和以高校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机构的认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存在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在线学习、培训所取得的成绩和认证仅代表了学习者获得了此互联网教育机构的认可,想要进一步得到高校的认可仍存在诸多障碍。中国高校多为公立学校,在缺少相应规定的情况下,学校考虑到自身的名誉和社会认可度,难以认可互联网教育机构的学历认证[13]。此外,目前互联网教育仍缺少权威的行业协会,以及在行业协会内部建立的学习证明和认证机制,在线学习的认证为互联网教育机构自身提供,这使得这种学历认证缺乏权威性。相比较高等院校的学历,这些认证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虽说对于企业而言能力高于学历,但仅凭互联网教育机构的认证在求职过程中仍难以获得认可,这种学历认证仍需和高等教育学历的搭配才能给求职者增加求职砝码。在学历认证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走在前列,一些国家允许通过互联网教育颁发国家认可的学历,但在中国,互联网教育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三、互联网教育行业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管理层意识到了“互联网+”对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性,并把“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互联网教育行业作为“互联网+”的重要形态和一种天生具备独特优势的新商业模式,其市场潜力也被普遍看好,国内互联网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的首字母缩写)等公司也都开始布局互联网教育行业,互联网教育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呈现风生水起之势。但也必须要意识到,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内还没有出现成熟的能够稳定盈利的互联网教育商业模式,互联网教育也没能给传统教育带来太多实质性的改变,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仍需采取更多措施以促进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在法规层面对互联网教育行业给予认可和支持

互联网教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认可,2015年5月,在由教育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召开的以“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变革”为主题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中国政府对于互联网教育行业为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这代表国家层面对于互联网教育的认同。此外,政府、行业协会还应连同招聘企业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行业标准及各方均能认可的认证体系,认证体系必须充分考虑其公正性和企业的认同度。首先,对符合要求、达到标准的互联网教育机构的学习经历给予认可并颁发相应的证明,并出台相应的法律禁止企业在招聘时对取得在线学历的应聘者有所歧视和差别化对待。其次,还应通过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来激发互联网教育机构和授课老师的积极性[14]。只有知识产权得到法律的保护,才能激发互联网教育机构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热情,以及授课老师备课、讲课和答疑的热情,从而使互联网教育行业的整体教学和体验水平有所提升。再次,还应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版权的归属问题。版权的归属和利润分配直接关系到互联网教育企业的持续有序发展,因此应切实保障授课者和互联网教育机构间的版权归属和分配关系,通过法律上的规范减少相应的纠纷,保障合作的持久,以及企业的长久持续发展。

(二)通过跨界合作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互联网教育行业能够给传统教育带来诸多有益的变革,包括高等院校、互联网公司和教育培训机构在内的众多企业都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自身的互联网教育平台,但如前文所述,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互联网教育企业可通过与不同行业进行跨界合作,共同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和IT技术服务商合作。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互联网教育机构能够通过了解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更加精准地为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并提供更加高效的指导及测试。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进一步减少硬件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的基础上,使得学习者的接入减少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互联网教育机构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运营领域,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全球知名的几大互联网教育公司都通过和IT公司的合作提高了互联网教育服务质量,中国的相关企业也可学习其成功经验。其次,进一步和专业课程提供者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不少教师、专家是行业内的专家和领军人物,在业界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他们通常也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可通过和这些老师、学者合作来提高企业的课程水平,打造品牌知名度。再次,和辅助服务提供商合作。在在线学习过程中,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完成以及学习者同授课老师之间的交流,需要借助相应的辅助服务,可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在线翻译、在线考试等各种辅助工具来提高互联网教育的用户体验和学习效果。

(三)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体系

对于互联网教育产业链而言,除其核心机构互联网教育企业外,还需硬件设备制造商及维护商、课程提供者、辅助工具提供商等众多参与者的支持。互联网教育机构同优秀教师和学者合作,从优秀教师或学者手中获得知识产权,通过硬件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将其转化成消费者可以学习培训的实用课程,并获取相应的收益。合理的收益分配体系对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互联网教育企业为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也是收益的直接创造者,保证其健康有序的运营是整个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其次,对于课程提供者而言,他们是知识产权的拥有者,也是互联网课程的来源,课程提供者通过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消费者授课。课程提供者的知识和经验是互联网教育机构最重要的竞争力,因此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十分重要。再次,对于硬件提供商和其他合作方而言,他们是互联网课程的基础设备供应商,也是互联网课程能够顺利开展的保障方,设备的升级和服务的改进能够给互联网教育带来更便捷的用户体验,因此获取合理的收益,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体系,能够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教育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同时还能扩大经营规模,打造企业品牌。

(四)通过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互联网教育作为服务型产业,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互联网教育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键。这就对硬件及软件设备、课程的开放性及课程内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加强硬件设备的创新。在不断增强在线课程的视频品质、传输质量和稳定性的同时,还应在硬件上进行创新,加大移动互联端的开发力度,还可进一步开发VR和AR技术,实现虚拟的“面对面授课”,提升用户体检。其次,加大课程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限制听课人数,使受欢迎的课程和老师可以无限增加其听课学生的数量,在提高课程使用效率的同时,增加用户黏性。增强课程的开放性,使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地登录和学习,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再次,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消费者的在线学习不应只是单方面的通过视频和讲义的学习,还应增强学生和老师以及学生间的互动,通过完整的评价、讨论、反馈和答疑机制,在提高消费者的学习效率的同时,增强其被服务的满足感。

[1] 张 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2] 管 佳,李奇涛.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经验借鉴[J].中国电化教育,2014(8):62-66.

[3] 曾 珠,黄 洪. 中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反思[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3):82-85.

[4] 朱珈仪,朱恪钧.大数据掀起的教育变革:一波涟漪还是一阵巨浪[J].理论与改革,2016(5):118-123.

[5] 马 强. 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瓶颈及对策[J]. 现代经济探讨,2016(10):20-24.

[6] 丁唯佳.高校在线教育商业模式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8):30-34.

[7] 卫志民.“慕课”本土化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8-84.

[8] 吴世勇.在线教育嵌入教育生态系统的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5(10):20-14.

[9] 黄荣怀,刘德建,刘晓琳,等. 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格局[J]. 中国电化教育,2017(1):7-16.

[10] 南旭光,张 培. “互联网+”教育:现实争论与实践逻辑[J]. 电化教育研究,2016,37(9):55-60+75.

[11] 陈 丽,林世员,郑勤华. “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3-10.

[12] 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2):85-93.

[13] 李志民.“慕课”的兴起应引起中国大学的觉醒[J].中国高等教育,2014(7):30-33.

[14] 邢思珍,张 婷. 符号消费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及学校教育策略探讨[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1):106-110.

Challengesand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ofChina'sInternetEducationIndustry

HE Guosheng, ZHAO Yu
(Institute of Economics,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 China)

Based on "Internet plus" and cloud computing and big data, internet education industry has many unique advantages that traditional education have not. While giving the traditional learning style and teaching mode profound influence, its market potential is also optimistic.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et education industr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education is still restricted by many problem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industry. Internet education enterprises coul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rough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profits, and improving user experience. Meanwhile, management department should also give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support.

Internet education; big data; education economy

吉家友)

10.3969/j.issn.1003-0964.2018.01.013

2017-10-28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BJY147)

赫国胜(1956—),男,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金融学、政策性金融学;

赵 玉(1980—),女,辽宁鞍山人,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学、政策性金融学。

F49

A

1003-0964(2018)01-0059-05

猜你喜欢
学习者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