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信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专题·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四个维度
李 俊
(信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必须遵循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逻辑。从历史维度上看,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时代;从现实维度看,新时代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时代。从理论维度看,新时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探索新的重大历史课题的时代;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看,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由此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 历史方位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10科学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新的重大判断,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学习贯彻这一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中国是一个拥有5 000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但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掀开了屈辱而悲壮的中国近代史。在这段历史的坐标上,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民族振兴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民主共和。但辛亥革命不是自下而上的革命,缺乏群众基础,加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成熟性、软弱性和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没有解决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问题,这一历史重任最终落到中国共产党人身上[2]。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视角审视近代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无疑为中国跨入卡夫丁峡谷提供了历史前提。纵观中国共产党96年的历史,共产党就是在这一历史前提中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斗争,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程。
站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富起来就是党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现了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不仅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而且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强起来就是在富起来基础上的一种全方位的整体提升,不仅体现在国家拥有坚实雄厚的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还体现在社会制度、文化价值等广泛影响的软实力上。具体讲,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通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运用新的发展理念,不断进行“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方面的建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进而迎来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强起来”不是一句漂亮的或鼓舞人心的口号,它体现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新的伟大历史使命的一种强烈责任和担当精神。因为,“强起来”是在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的一种超越和飞跃。它意味着我们党肩负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肩负着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任;肩负着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重任。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当时的阶级状况和社会性质,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依据对这一主要矛盾的把握,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党的中心工作任务是改造私有制使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此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后来,由于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对国际国内形势判断的失误,致使在主要矛盾上的反复,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在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反思中,深化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强调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了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了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使中国大踏步赶上现代化的步伐。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经济总量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2位,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2位,制造业增加值连续7年居世界第1位。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总体上实现小康[3]21。这说明,我国过去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落后的生产”已经不能准确反映现实中国的生产力实际。我国生产力在发展起来之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又开始凸显。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各区域、各领域、各群体之间产生的比较差距,包括经济发展、收入和所享受到的社会服务和福利等方面。发展不充分既包括整个社会的发展总量、发展程度的不充分,也包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充分、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充分、调控政策体系有待充分完善等。 从人民的需求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追求的目标和内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对基本物质生活的追求,他们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政治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美好等方面的要求,而且这些追求和要求是多方面的、立体的。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指出:“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4]将我国现实的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使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一个新的时代都会面临新的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我们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为解决新的时代问题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因为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要求、是其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根源所在。
追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围绕着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的历史课题,进行了理论探索,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阐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十六大到十八大,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科学回答了实践中的重大课题,不断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和回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围绕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社会建设、外交国防、党的建设等基本问题,进行理论总结和阐述,形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九大报告将其概括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这“八个明确”的基本原则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丰富和发展,相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而言,它具有更加全面、深刻的内涵。它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所以,基本方略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一道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正如习近平所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5]38
1847年,德国工人阶级第一个独立的政治团体——正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改组同盟的建议和理论指导,成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这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从此,世界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下,通过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着推翻一切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自觉的群众运动和阶级革命。在17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理论奠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世界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树起了旗帜、指明了方向。
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走向垄断,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俄国当时实际,提出关于帝国主义灭亡、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胜利等理论,形成列宁主义。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开创了社会主义的人类历史新纪元。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和曲折的过程,需要各个国家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逐步完成。在推进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进程中,斯大林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随后东欧的一些国家以及中国、越南、朝鲜、古巴等11个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迎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个新高潮,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在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由于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国家大多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国家,这些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不同的历史基础,面临着处理与现代资本主义的竞争、斗争关系,面临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符合本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了世纪之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所带来的严峻考验、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检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显现出独特优势,发挥了定盘星和压舱石作用,引领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考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大逻辑紧密联系,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也使中国共产党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的发展,进而也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着眼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斗争中,出现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一脉相承,同时又表明我国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时代有新的任务、新的要求,这就是通过开展新的伟大斗争,着力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时代孕育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又指导新的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开拓了治国理政新领域,开启了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李 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4):1-5.
[3]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4]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EB/OL].(2017-09-08)[2017-10-26].共产党员网.http://news.12371.cn/2017/09/18/ART11505690459584365.shtml.
[5]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ToUnderstandtheFourDimensionsoftheHistoricalDirectionintheNewEra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LI Jun
(School of Marxism,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the historical logic of Chinese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to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direction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should follow the logic of the unity between history and reality and the unity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the dimension of history, the new era is the great leap from the period of becoming independent and becoming rich to the period of becoming powerful of Chinese nation in modern times. From the dimension of reality, the new era is the new demand of the change of Society's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From the dimension of theory, the new era is the new achievemen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XI Jinping as the core in exploring the major issues of the time. From the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the new era i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socialist practice pushed forward by the strong vitalit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XI Jin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new era; historical direction
蔡宇宏)
10.3969/j.issn.1003-0964.2018.01.001
2017-11-18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2017WT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4JJD810016);河南省高校哲学社科研究优秀学者资助项目(2015-YXXZ-01)
李 俊(1964—),男,湖北江陵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统一战线、社会主义理论、高等教育研究。
D601
A
1003-0964(2018)01-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