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护理学院 辽宁大连 116001)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掌握一门外语是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基本要求。而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必修课,更是他们走入社会的必备技能。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名英语教师,我深知英语学习对于英护专业学生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部分学生毕业后出国学习和就业必须要跨过的门槛,也是那些毕业后有志向考取大专或大学本科的学生所要掌握的必要学科之一。众所周知,语言学习分为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而输入中的听力能力的提高对于日后的语言表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
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英语基础就不太牢固,而且从最初学习英语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更习惯去背诵课文或记单词,而对于英语听力的学习既缺乏兴趣又总是有畏难的心理,觉得怎么听都听不明白,无法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久而久之,也就更加失去了学习兴趣。没有了听力练习这个基础的输入环节,后续的输出-口语表达也就变得难上加难。[2]
传统的英语教学一向注重单词积累、语法练习、阅读训练以及课文背诵,特别是很多重要的大型考试都没有把英语听力成绩纳入总成绩之中,更不要说口语了,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客观上忽视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生们也会因此忽略了这方面的学习。对于英护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应该全面发展,但目前英语听说课每周仅两学时,对于学生来说就如蜻蜓点水,无法保证足够的训练时间,也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单纯的某一知识点的讲解或者某一单词的记忆无法给学生一个真正的语言学习环境,只有在句子中、在段落中才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个知识点或单词在句中的使用方法。英语听说的练习更是如此,英文电影中大量的台词和情节的融合会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语言,不仅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各个方面的词汇,更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各国的文化差异,这对于语言的学习都有着重要作用。
摆脱了传统枯燥的传统讲授—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在看电影的过程中,那些跌宕起伏的电影情节、绝妙的人物对白以及令人震撼的场景特效都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捕捉相关的词汇和语言,就能够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进行自觉的语言输入。
教师可以截取一段电影片段让学生在课后分组进行练习,无须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学生们也可以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这些便捷的媒介在课下自主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配音表演,并一一进行指导。这不仅锻炼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小组合作的意识,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完全可以作为翻转课堂的一种有效模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英文电影片段,最初接触时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动画电影,比如海洋奇缘、狮子王、冰雪奇缘等等。这些电影不仅语言相对简单,而且主题积极向上,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动画电影中还包含了很多经典的英文歌曲,很多学生可能对电影台词不熟悉,但却能唱出其中的歌曲旋律,这对他们进一步熟悉电影对白很有帮助。
在学生每一次观看电影片段之前,教师都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是循序渐进的要求,比如第一次观看主要侧重读音,第二次侧重语调,第三次侧重吞音和弱读等等;也可以将一个片段分解成几组句子,让学生一句一句进行模仿。总之,每一次观看都要让学生带着不同的目的,也要在观看后获得相应的收获和成就感。
教师可以在学生第一次观看后将电影中出现的俚语和习语进行简单的讲解,帮助学生对电影对白的含义有更好的理解。同时,对于一些特定的文化背景,教师也要有适当的介绍,便于学生了解电影的寓意。这些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边观看边总结,日积月累,对于阅读以及口语方面的训练也会有很大帮助。
在前几部分理论知识的积累之后,学生们要自主地进行电影对白的模仿,从词到句,从句到段,在这些过程中,教师都要在语音、语调及语速上进行细致的指导和纠正,同时要求学生对于较难较长的句子进行反复听和模仿,从而达到与原句的高度相似。这一过程不仅是规范学生语音、语调及语速的关键步骤,更是帮助他们完成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重要环节。
学生们经过上一环节的细致模仿,已经对电影对白十分熟悉并有了非常深入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经过短暂的准备后进行分组的配音展示,教师和其它学生进行打分和点评,不仅仅要在对白的语音、语调及语速上要有要求,也要将电影中出现的语言之外的各种声音进行模仿和表演。这就对学生们的配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充分锻炼了他们的听力能力。小组竞赛的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增进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竞赛,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获得不同程度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这种教学形式大大提高了趣味性和观赏性,使学生能在快乐中完成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
经过一系列系统的配音训练和比赛,学生们能够掌握配音模仿的技巧并能够应用于实践,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模仿能力,更提高了听说水平,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