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南武小学 广东广州 510288)
长子女作为独生子女时,家长的关注力全部在他们身上,家庭中各种资源也被他们独享。因此,他们或多或少会有些霸道和自私。生养次子女,家长不仅要做好经济上和思想上的双重准备,而且要引导长子女适应其新的角色,以便两个孩子能在和谐的环境中团结地成长。这些变化,要求家长优化其家庭教育方式。
长子女从小与长辈打交道的时间多,因没有亲兄弟姐妹,与同龄人相处的时间较少。家长要利用社区活动、公益活动、文体活动、科普活动等,加强长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让孩子更加合群、开朗。以便在次子女出生后,他们能更好地与弟弟妹妹和谐相处。家长也可以安排长子女跟亲戚朋友家的弟弟妹妹玩耍,进行哥哥姐姐角色的体验,建立爱护幼小的责任感。
在长子女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家长恨不得所有事都由大人代办。家长“越俎代庖”的行为,不仅会在次子女出生后加重家长的负担,也不利于长子女的成长。“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的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用着它的利息。’”[1]因此,家长要在次子女出生前,鼓励长子女独立做好自己的事情,例如,独立完成作业、按时起床与睡觉、自己穿衣吃饭等等。这样,在次子女出生后,他们不仅能为家长减轻一些负担,甚至还能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为次子女树立了榜样。
在长辈们的呵护下,许多长子女的成长过程是顺风顺水的。这让他们变得畏难、经不起挫折。逆境出人才,适当的逆境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孩子学步摔倒时,许多家长会马上抱起孩子并怪地面不平。然而,这会让孩子在以后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归结于外因。如果家长在小挫折中,能导引孩子明白走路摔倒是学步的必经之事,行走方法错误或不专心等自身原因会导致摔倒。孩子也会逐渐明白,人生中遇到挫折,不要怪外因,要检讨自己的不足,改善方法,勇于面对挫折并战胜它。
许多长子女担心,次子女出生后抢走长辈们对自己的爱,因此而感到失落。“儿童心理发展中,安全感是一切发展的基础”[2]所以,在次子女出生前,父母要对长子女进行心理安抚,尽早告诉长子女,父母有要二胎的准备,告诉他们次子女的出现,会让他们的生活多一个亲人,多一些乐趣。也要告诉他们生活上的一些小变化,比如,妈妈会有一小段时间不能抱长子女,需要更多时间休息等。并且,父母要承诺和做到对长子女的关爱和陪伴,不会因为次子女的出现而减少。在次子女出生后,虽然抚养新生儿会让家长精力不济,但家长要关注长子女的心理变化,例如,长子女可能对父母的依赖性更强,甚至会有行为的倒退,以博得父母更多的关注;也会产生一些自我否认,认为家长不再爱自己等等。这些都需要父母细心观察,并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异常”行为,及时采取措施。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家里衣食住行与长辈们的爱都是一个孩子独享。 次子女的出现,需要父母引导和鼓励长子女分享自己的食物、用品和玩具等等给弟弟妹妹。因此,在次子女出生后,父母可以有意识地邀请长子女参与照顾次子女的行列。例如,帮拿奶瓶、帮倒水等等,参与到弟弟妹妹的成长中,养成照顾弟弟妹妹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分享不是一味地让长子女谦让与奉献,要教育孩子们相互分享与分担。
浙江大学徐琴美教授提出“任何教养方式都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照搬照抄,否则会变得很机械。”[3]所以,教育次子女不能照搬长子女的模式,家长要找到孩子们各自的闪光点,促进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家长也要学习教育二孩的家庭教育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因材施教。
次子女出生后,家长时常教育长子女要谦让。在长子女有礼让行为之时,家长不要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家长要秉公处事,以免引发孩子间的“火花”。另外,家长要引导长子女发挥自己的优点为弟弟妹妹作表率,次子女懂事后,要引导他们学习哥哥姐姐的优点,让长子女有自豪感。
有效地亲子沟通不是在孩子们产生矛盾时,用权威性的长辈地位进行说教,控制孩子们的思想,而是在平时的交流中,善于走进孩子内心,尊重他们的选择。特别是在子女闹矛盾时,家长要让他们学会先自己处理矛盾。如果孩子们找家长评理,家长要耐心地分别了解孩子们的想法,接纳他们的情绪。做到换位思考,公平对待,晓之以理。
孩子是家长们甜蜜的负担。在享受家庭幸福美满的同时,家长们要转变家教方式:在次子女出生前,要对长子女加强社会教育、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进行适度的逆境教育以及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在次子女出生后,教育孩子们学会共享、因材施教、平等对待子女以及加强有效沟通等方式,尽力呵护孩子们健康、和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