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00)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学生工作,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大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辅导员要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思想理论,做大学生生活、学习中的良师益友,在大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的施以援手。以下主要围绕着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简单分析与探讨:[1]
较之于专任教师的工作量来说,辅导员的工作量相对来说较多。辅导员要处理大学生思想、生活、情感、学业、就业、班团建设、评先评优、贫困资助等多方面的工作,可以说是内容十分的繁琐,辅导员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众多的工作。然而,在工资待遇方面任课教师的工作待遇明显优于辅导员,繁重的工作加上微薄的薪酬都使得辅导员经常是不堪重负。[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以及贴吧、论坛、博客等新媒体逐渐的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此,辅导员要实时的关注于学生的网络舆情况,与此同时,辅导员要处理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每天的八小时工作时间无法保障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除此之外,大多数的辅导员的工作并不仅仅限于8小时之内,许多学校通常要求辅导员能够全天保持手机开机状态,便于随时可以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而辅导员的工作时间由以往的八小时扩展至二十四小时。
首先,由于辅导员大多数是非专业化性质,使得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并不高,加上高校不重视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导致绝大部分的辅导员缺乏个人职业化的发展目标,而辅导员岗位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其次,辅导员的整体科学研究能力较低,不仅受到了科研时间与自身能力的限制,而且高校能够为辅导员提供的科研立项项目寥寥无几,这些造成辅导员的科研水平一直得不到提升。
除此之外,我国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要按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职务以及技术。高等院校可以结合辅导员的任职年限以及工作实际表现,相应的明确级别的行政待遇,并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然而,现阶段许多的院校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保证此项规定的执行,造成辅导员职级待遇道路受阻。
高校要重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对辅导员的教育与培养。同时,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制提出的关于强化辅导员团队建设的要求,制定明确的专业发展标准,并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高校辅导员要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顺应时代的发展的潮流,积极学习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努力探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从而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高校要鼓励辅导员认真的研究大学生的教育以及管理方面工作,不断的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便于辅导员总结工作技能与工作方式,具体来说,包括下面几点内容:首先,构建科研训练的平台,高校根据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难点,专门的设置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并提供必要的基金支持,不断的提升辅导的科研水平;其次,专门的设置科研机构,并相应的提供指导以及服务,可以考虑聘用校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长期的担任学术顾问一职,深入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从而为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与效果提供重要保障。[3]
为了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可以对辅导员队伍进行分级管理,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将来辅导员划分为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三个层次,其中,入职一年至三年的辅导员归为初级,初级辅导员主要工作任务是日常管理工作;入职四年至八年的辅导员归为中级,中级辅导员要持有职业指导师以及心理咨询师等证书。中级辅导员在做好日常事务性工作基础上,要负责心理咨询与辅导,就业等工作。
入职后九年的辅导员归为高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必要有具备心理咨询师以及高级职业指导师等资格证书。高级辅导员在做好初级辅导员咨询与指导方面工作之外,还要负责带领团队做好理论与科学研究,促使辅导员队伍朝着专业化与职业化方向发展。
首先,从培养制度方面来看,要制定完善的辅导员发展指导体制,组织成立专业的辅导员发展中心,要高度重视辅导员的发展与培训方面工作,加大对辅导员培训的投入,完善辅导员职业培训制度,比如职业大赛制度以及访问学者制度等。此外,要强化辅导员的学习与交流,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归属感,推进行业内部的提高。
其次,从课程建设方面来看,结合《能力标准》中对辅导员职业的定义,科学合理的设置辅导员专业课程,根据辅导员的学历层次,将辅导员塑造为博士型以及硕士型辅导员,或者是根据专业资质,积极开展职业规划以及心理咨询等职业技术方面培训,设置辅导员核心课程以及工作特色课程,并构建完善的专家库。通过开展专业课程的建设,提升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并提高辅导员的从业资质,从而为辅导员顺利的开展学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再次,从激发动力方面来看,要积极搭建辅导员个人能力展示平台,定期的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技能竞赛以及研讨活动,鼓励辅导大胆的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对于在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辅导员,要给与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奖励,从而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最后,从个性化培养方面来看,高校要鼓励辅导员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教育背景以及个人特点等,并根据专业方向科学合理的设计完善的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切实保障培训质量与效果,调动辅导员参与至培训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辅导员培养成为专业型辅导员。
综上所述,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高校要充分的考虑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提供辅导员职业发展充足的空间与保障,不断的增强辅导员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充分的发挥出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的作用,让辅导员获得职业上的成就感与自我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