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东关九年一贯制学校 辽宁省沈阳 110507)
新时期学校教育管理主体是学生,以往围绕维持校园秩序、学生安全所展开的教学管理工作,虽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学生营建相对稳定的教学氛围,但却将学生与学校置于教育管理对立面,学生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呈抵触状态,学校为落实相关教育管理工作目标,采取强制手段与高压姿态,无法凸显学生教育管理主体地位,为此中学院校需立足新课改背景,在以人为本原则指引下,展开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式探究,使学生能认可并响应学校各项管理决策,为提高其教育管理质量基础。
激励是引导学生听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为此中学院校需科学运用激励方法,确保能引导学生参与到教育管理进程中,提高相关工作质量。例如,教师可施行“参与性激励法”,在引导学生记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形式开展交互性活动,旨在丰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记忆途径,落实相关教育管理工作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对日常行为规产生兴趣,愿意自主学习与研究相关内容,为确保活动丰富有效奠定基础,如有的学生通过组织知识竞赛方式,围绕学生行为规范制定若干竞赛题目,在丰富教育管理形式同时,达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进程中的目的,凸显激励法运用价值[1]。
最佳教育管理工作形式是“无为而治”,学生能自觉遵循相关教育管理目标,以此为由约束自身行为并端正思想,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提高中学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奠定基础。基于此,中学院校需积极思考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方法,立足新课改背景,积极思考教学管理工作新路径,通过相关工作形式的创新与实践,累积育人经验,用以完善当前中学教育管理工作体系。例如,教师可在中学设立“学生自我管理小组”,每组通常为4—6人,用以负责监管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使学生群体成为校园管理主体,管理小组则作为联系学生中学院校的纽带,向上可反馈学生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态度与配合情况,为中学院校优化相关工作方式提供依据,向下可依据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校方教育管理意图,避免中学教育管理工作出现偏差,达到提高相关工作质量目的。再如,中学院校在制定教育管理工作方略时,可在学生群体中选派代表替学生发声,校方可吸取有用的内容,化解教学管理矛盾,充实现有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凸显学生教育管理主体地位[2]。
在传统中学教育管理工作进程中,教师习惯于先入为主,用主观思想臆断学生群体中发生的事情,站在教育管理角度,面向学生展开说服教育,不仅需要学生承认错误,还会对其施行一定的惩罚,使学生沦为中学教育管理机制中的弱者,并无申辩的机会,似乎在每位教师心中都有一座衡量对错的天平,也不管这座天平是否精准无误,久而久之学生习惯搭建心墙,不对教师吐露心声,一旦出现教师口中的“错误”,就盲目承认日后还会再犯,削减中学教育管理工作成效,许多中学教师在申诉当今学生越来越难管的同时,也该反思其教育管理工作是否存在问题,秉持以人为本原则,调整教育管理工作方式,关注学生成长进程中的心理动向,不要将其视为“不懂事的小孩”,而是看做拥有健全人格的个体,以此为由创设民主高效教育管理工作氛围,避免教师因教育管理工作不当,打击学生心灵,阻滞其身心健康成长[3]。例如,教师在展开教育管理工作前,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抒发真实想法,了解事件起因、结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适当跳脱“对错”视角,从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角度出发,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探究完成相关教育管理任务的最优路径,使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愿意吐露心声,走出成长的误区,关注学生内心感受,将教育管理工作化作轻风细雨,陪伴学生一路成长[4]。
有时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多源于教师的耳濡目染,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讲,其模仿能力强,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初具雏形,会从教师处吸纳学生认为有效的品行,一旦教师未能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行为散漫、思想不端正、习惯不佳,无法遵照学校教育管理各项规程约束自身行为,试问又怎样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相关教育管理条规,为此教师需严格要求自己,有意识的提高其个人修养、知识水平,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与学生共同成长,用相同的学校教育管理条规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学生的楷模,使教师能做一面明亮、纯净的镜子,用以反映存在于学生身上的问题,引导学生遵循教育管理工作章程,不断优化个人成长体系,优化其品行、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助其提高核心素养。例如,针对屡禁不止的中学生吸烟问题,在校教职工需率先发挥带头作用,不在学生聚集的地方、公众场合抽烟,避免对学生产生不良示范与错误引导,使教师能以身作则,为有效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引导学生接受学校及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方式,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科学健康的心理与品格影响学生,提高中学教育管理工作质量[5]。
综上所述,为使中学教育管理工作更富成效,教师需尊重学生,秉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通过正确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积极性,从学生视角落实相关工作,发挥教师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等方略,落实相关工作目标,达到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