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程圆
(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瓦甸初级中学,江苏 南通)
很多初中生在写作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会产生害怕、畏惧、逃避等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没能有效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导致初中生极易对写作产生懈怠心理,对此,需要一线语文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解决初中生缺乏写作的兴趣与信心、写作教学的局限性抹杀初中生个性等问题,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传统教学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写作水平的考查大多是将学生的写作以及语言应用水平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仅是注重对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写作情感,导致学生容易陷入写作的思维定势,而难以取得创新性的发展。对此,为切实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便必须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并注重对学生写作习惯的引导以及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如此方能让学生对写作有一个全面且全新的认知,继而促使学生在不断的写作训练中逐步发展自身的写作能力。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若教师能积极致力于相关教学情境的构建,来让学生融入自身所熟悉的文化背景中,则势必有助于对学生真实情感的激发,继而确保理想的教学成效。至于教学情境的构建,即所谓的情境教学模式,通常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还原真实的场景,继而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自主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想象与发散性思维发展。
如,当进行《春》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结合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如此不仅能让学生对春天的体验更加直观,且亦给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创造有利条件,继而在创新性的情景体验以及多媒体教学的联合促进下,学生的写作能力亦能有效发展。
喜欢表现自我、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这是初中生的显著特征。他们很容易在学习与生活之中体验到自己的点滴成功。据此,语文教师就应积极打开写作教学思路,创造能满足初中生表现欲望的条件,让每一名初中生都能在写作中加强对成功的体验,从而促进初中生发展写作兴趣、保持写作的兴趣与动力。
例如:语文教师应设置难度适中的写作目标,最大限度地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引导初中生克服困难并战胜困难。换言之,语文教师在制定初中生的写作话题时要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不能对全班学生提出一样的要求,要按照初中生的既有水平及接受能力科学设置写作话题,使写作难度适中,让每一名初中生都能产生写的作冲动、欲望。同时,语文教师要鼓励初中生积极写作,为初中生提供体验写作成功的机会,适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各异的写作活动,包括作文大赛、学校墙报、班级黑板报等,让初中生发现自己的作文被采纳,就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在喜悦中保持写作兴趣,逐步提高写作的能力与水平。
新课改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想象的事物写出来,帮助学生重组并加工已有经验,增强写作兴趣。但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受到真情实感的束缚,语文教师往往误以为初中生必须在写作中将真情实感体现出来,必须写真人真事,这实际上使小学写作教学走入一个误区,对真人真事的过度强调通常让初中生产生经验枯竭之感,以至于在写作中发生写假定的真事、编造经历等情况,结果适得其反。所以语文教师要帮助初中生重组经验、加工经验,增强初中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想象,避免学生的经验被课堂所局限,增强写作兴趣。
例如:语文教师可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鼓励初中生想象,把课文视作初中生想象的依托,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讲解课文《芦花荡》时,语文教师就可按照课文内容为学生设计想象空间较大的问题,“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作者抓住“水鸟飞动和唱歌”有什么深沉的含义?“才”字有什么表现力?或是在讲解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时,文章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不多,用的是一种叙述语言。提出为什么不详写她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呢?这类问题为学生预留很大的想象空间,不仅有助于培养初中生形成发散性思维,还能促使初中生在日常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写作兴趣,在头脑里展现出经验的多重魅力,从而将想象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写成新颖的作文。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其新的教学理念首先便是要求凸显学生化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且鉴于初中语文本身便是一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学科,因此针对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师,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如此方能在不断锤炼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促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继而确保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