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丽
(廊坊市第五中学,河北 廊坊)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就教材或生活中对某一物质学的未知性质进行探索,或者是对某物质的组成分析确定,或者是就物质间相关的反应条件、规律、现象予以确定。
1.在进行探究性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进行探究性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2.使学生明确探究性实验既重视知识的验证,又强调学生通过实验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上,获得感性体会,实验技能的培训。也就是说,探究性实验重视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对结论的解释、分析。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就某一内容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唤起学生求知欲望,大胆假设,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展开实验,获得实验结果。确保学生能够完成探究性实验,重要的一点就是探究性实验设计要足够“新、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才会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比如:学习初中化学《氢氧化钠性质》一节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要求学生利用化学知识,结合物理课中压强的内容,自己设计一个“彩色喷泉”实验,这比教材上的实验新颖得多。
1.吸引力原则:探究性实验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是通过实验的本身来促使学生完成的,这就要求实验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好奇出发,产生兴趣,自愿参加并完成探究活动。所以,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在符合当地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要具备生活性、志趣性、情感性,要吸引学生投入到探究情境中。同时,学生在做探究性实验时,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2.科学严谨原则: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符合化学理论知识,能够进行化学实验。
例如:检验Cl-、SO时,往待测溶液中加入AgNO3或BaCl2溶液后,滴加稀硝酸为防止可能干扰的酸根离子。如:PO、CO、SO等,它们都能跟Ag+、Ba2+生成沉淀,被硝酸溶解。如溶液里已经存在SO,在实验中不能用硝酸,硝酸为氧化剂,会把SO氧化成SO,从而干扰SO的检验。这时可用BaCl2溶液和HCl作检验S的试剂。
3.促进思维原则: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精心设计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例如:盐酸溶液中哪种微粒能使指示剂变色?(1)稀盐酸溶液中有哪几种微粒?(2)蒸馏水中有什么微粒?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3)食盐溶液中有什么微粒?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4)稀盐酸溶液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有什么现象?你的结论是什么?(5)用什么方法可以进一步验证你的结论是正确的呢?
4.安全环保原则:实验设计在药品选择时,应避免使用有毒或者污染性药品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所用的实验原理应在初中化学范围内,所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在初中条件下能满足的。同时,要处理好实验中的废液、废渣、废气,尽量避免废液、废渣和废气的产生,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对探究性实验的反思、迁移是指对已经进行的探究性实验的过程、结果进行再认识的过程,并且能够把其中获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里,促进新一轮的学习。
如:学了探究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的催化剂的探究实验后,得到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后,让学生反思催化剂概念中的几个关键点,改变物质反应速率,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补充减缓反应的负催化剂粒子。仍旧可以进行探究,进行探究实验,包括同一反应可以用不同的催化剂(同是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氧化铁、氧化铜、二氧化锰实验),不同反应可以用同一物质做催化剂(把5克二氧化锰分别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里和氯酸钾粉末里加热),影响催化效果的因素(溶液的浓度、温度等)探究等。这样学生在深入理解催化剂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探究实验的乐园里,获取结论的同时,对化学物质的定量分析,影响反应的因素分析都会有初步认识,促进后面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总之,探究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的创造和思考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探究性实验设计得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下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新知识和探索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情境创设的丰富,内容涉及得越来越广泛,这样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明显提高,学习氛围民主、交流互动自然,不同的思想碰撞频繁,这都促进了师生对于发现的问题、获得的体验进行反思、调整,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的同时,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