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谷淑艳
(双辽市永加乡中心小学校 吉林双辽 136400)
以下结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出几个对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具体方案,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语文作为一门非常关键的学科,语文能力在应用上也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根据课文的内容按照学生个体的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与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同时,去引导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以生为本”高效课堂的目的。
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小学生常常因为经验缺乏或者阅读量不足等原因造成一些理解偏差,乃至出现知识性和价值观上的问题。这种在课堂上偶尔出现的情况,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巧妙去化解,引导学生发现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教师讲《母亲的恩情》这一课时,有的同学在下面议论说孟郊不应该这样做,他的母亲已经年迈,我觉得他应该呆在家里陪伴他的母亲,而不应该独自一人跑到外面去求学,让母亲整天为他担惊受怕。这时候教师可以如此解释:虽然母亲已经老了,陪在母亲身边固然很重要,但是同学们请认真想一想,虽然母亲不放心让儿子离家去求学,但是她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到有用的本事,将来有所作为。经过第二遍朗读,同学们重新理解课文之后,大家觉得孟郊应该尽早学成回来,既不辜负母亲的期望也能不让母亲担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当中出现的不同声音不要一味地去否决或者是弃之不顾,应该以师生、同学对话的形式来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观点,提高认识能力和学习热情。
小学语文的学习形式是十分广泛的,教师也可以从书刊、多媒体、电影等方面寻找资料结合课文知识拓展学生的课堂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组织一些小游戏、演讲、辩论等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比如,教师在讲《狼和鹿》课文时,可以先安排学生做游戏,选出四个小组分别对应人、森林、狼和鹿四个角色,然后根据教师的口令叫唤,被叫到的一组就要马上站起来,游戏比的就是看哪组的反应最迅速。接下来教师改变顺序继续喊,带动节奏越来越快,同学们动作也随之加快。最后再提高一下游戏难度,教师喊出的是一个词语,同学们需要判断这个词是形容哪个角色的,再根据自身理解作出回应。教师喊出的形容词有:凶恶的、聪明的、可怜的、漂亮的、可爱的、贪心的,同学们凭自己的理解一会站起来一会蹲下来,快速反应着。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安排这样的小游戏,不但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给与学生丰富的联想空间,融洽课堂气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去发挥主体作用,有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为生活提供服务,语文教师既传授学生语文知识,也要提倡学生应用学习知识的意识,让学生认真去体会生活,而阅读的教学和我们的生活更加息息相关,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中关于语文教学的最佳方案就是结合日常生活实践。在生活中,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中的场景,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和加强学习体验。比如,教师教完《水乡歌》一课后,可以让学生以自家附近的风景作题材进行模仿创作,在学生做一番取景观察之后,再结合课文知识作为习作素材,学生通过寻找自家附近的美丽风景加强自己动手动脑的习惯,不仅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也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离不开语文知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语文有着关联,习惯性地把语文知识和生活结合在一起,通过生活实践,更深刻地掌握语文知识,加强学习体验。
新课改强调小学语文学习应该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确保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共同发展。实践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当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语文教材,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将实践与语文课堂相结合,从而提高语文的实践效果。比如,教师在讲《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时,因为文中信的部分用了一个省略号替代,此时教师不妨让学生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力,大胆猜测一下高尔基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话。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再让大家分析一下这个学生猜测的话语内容是否符合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高尔基的说话风格。情感是学生个性的一个方面,课堂互动也是师生交流情感的主要方式。通过营造这样的课堂氛围让本来枯燥严肃的语文课堂更加开放、生动,起到扩展课文知识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借助此问题举办一场课文解说的活动,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描述高尔基所写的这封信,结合语文实践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课堂语文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发展的最终目标是高效课堂,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程,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摸索新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课堂的条件,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达到创建高效课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