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黎岩
(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赵疃学校)
情境教学法,是数学教师将抽象且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带领学生一同走进这一生活现象模拟数学问题的场景,思考如何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根据课堂的需要,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兴趣,创设能够激起小学生共鸣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走进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最终实现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爱好与兴趣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果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数学教师可以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要求与意图,从而正确地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因而,本文就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使这一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加广泛地运用到数学课堂的教学之中。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初始阶段,对于一些复杂且抽象的数学问题,会本能地产生排斥心理,拒绝思考复杂的题目,也排斥对于数学问题的研究,这对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而,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年龄特征,去创设一个和数学问题相关联的游戏情境,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真正走入数学课堂,扎实掌握数学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点。
比如在对“两位数的加减法”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数学老师可以先向小学生讲解两位数的加减法则和运算规律,并安排一些题目给学生练习强化,然后将班上的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随机出两位数加减的题目,让同学进行抢答,以小组为单位,最终哪个小组表现好,答对的题目多,就可以得到奖品。这样的教学既能帮助小学生巩固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能力以及快速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之中,小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数学课堂的乐趣,发现数学课堂不再只有枯燥的数字和繁杂的运算公式,也充满着无限的趣味。
有效的提问是高效课堂创设的关键之处,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真正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遇到真正有挑战性的问题时,不但不会放弃,反而会更加积极地联想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思考如何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这一充满挑战性的问题,在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释放出更多的学习能量。因此,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积极创设带有诱导性的问题情境,带领学生去探索、讨论,同时帮助学生找寻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并积极地鼓励学生,让小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在对“时、分、秒”这一知识点进行讲授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在不同的时间点,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向哪些数字,然后抽取同学随机说出几个时间,教师将时钟拨到相应的时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数学教师可以随机报出几个时间,比如“有哪位同学可以帮助老师将时钟调至12点30分?”“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大家8点45分时时钟的时针、分针和秒针都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类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在课堂上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演示,可以帮助他们加深记忆、巩固所学知识,最终做到所学知识真正为自己所用。
小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与这门学科教师有一定关联。由于小学生还处于成长和发育的初级阶段,所以对于一位教师、一门科目的喜欢与否直接影响他们对于这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所以,教师要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情境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同时在课下可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课下的娱乐休闲活动,关注学生都喜爱什么样的卡通人物和童话故事,从而可以在情境创设中引入这些故事和人物吸引学生关注。
比如,在对某一数学问题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将题目中的人物换为班内学生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或者将题目背景转化至某一个童话故事之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去思考问题,引发学生无限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引导学生去找寻问题的解决方式,最终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多多使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情境中带领学生去探究问题的答案。
参考文献:
[1]周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5.
[2]李磊.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求知导刊,2016(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