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与对分课堂在“谷物品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4 02:35章焰左祥莉陈洁刘齐
青年时代 2018年34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章焰 左祥莉 陈洁 刘齐

摘 要:本文在分析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谷物品质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将慕课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机融合,结合课程与学生的特点予以实践,适当应用于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构建慕课与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予以说明。

关键词:慕课;对分课堂;谷物品质分析;教学模式

谷物包括稻谷、小麦、小米、大豆等,主要是植物种子和果实,几千年来一直作为老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在我国的膳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当作传统的主食。谷物及其加工产品品质的优劣是对其进行定等定价和选择合适加工工艺的重要依据。“谷物品质分析”课程中介绍了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原料及其加工产品质量的国家标准、品质检验方法的国家标准及操作方法,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高校的“谷物品质分析”课程为4个学分,共计64学时,属应用型课程,其中安排有32学时的实验教学环节,理论授课仅为32学时,且该课程内容涵盖食品工艺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与食品微生物学等基础知识,具有理论课时少,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等特点。在国内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传授知识的方式主要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基本上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课堂教学模式单调乏味,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吸引不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一般来说,被动无聊的学习模式,极易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反感,容易造成學生的厌学心理,直接导致该课程的授课质量明显下降。

信息化时代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教师定位与角色转换、学习方式发生相应变革。“慕课”是将教学资源呈现在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资源,并按要求完成各项学习环节,为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撑。 “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过程,简称为 PAD 课堂,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与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前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实践证明,慕课与对分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授课效果。对此,笔者自2018 年3月起,在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课“谷物品质分析”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考核体制等改革的基础上,将慕课与对分课堂适度引入其中,取得较好效果。

一、慕课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期准备

(一)教学资源

慕课教学将传统的知识传授由课堂转移到课前,对课前教学材料的准备尤为重要。笔者以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在线课程“谷物品质分析”的搭建平台,将制作好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及资料上传至网络平台上。生动和丰富的教学资料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促进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同时,为便于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可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插入问题,考察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自学部分存在的一些学生难理解、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设置为随堂测试,考察学生对该模块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课前学习环节,能够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自学,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和课外练习,记录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任课教师能通过网络软件统计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答案出错率较高的问题及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好整理分类,并进行分析总结,为后期的课堂讨论做准备。

(二)课程设置

“谷物品质分析”教学内容与既要考虑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要考虑其专业应用性,将内容分为基础检测指标类、稻谷及其制品检测指标类、小麦及其制品检测指标类、植物油脂品质检测指标类四大模块。笔者针对教学大纲,整理授课教案、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将每一模块又再细分成若干专题,每一专题分配相应的学时。如稻谷及其制品检测指标模块分为稻谷出糙率、稻谷整精米率、大米加工精度、大米碎米率等。每个专题制作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课前练习等教学导读。通过教学视频将教学内容予以展现,通过灵活生动的语言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其学习兴趣,使其能结合教材与教案进行独立学习。对其中部分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则可经由教学课件展示,有利于学生通过文字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慕课与对分课堂

(一)理论课堂教学

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将慕课与对分课堂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者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粮食与食品工程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班学生为调查对象,在第一堂课上就将授课模式、课程安排与考核方式等内容进行详细部署,并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予以说明。由选课学生按4~5人为单位自由组成小组,并推举出组长,担任小组的工作组织者与协调员,对布置的各项课程作业和工作任务进行组织。同时,教师根据各阶段任务设计教学内容与预期目标,确定授课章节、自学章节、互动内容、课堂讨论与课外实践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对学生课前自学的反馈情况,提前确定讨论内容。下一次课上,教师首先将大多数学生课前存在疑惑或难以理解的问题,安排10~15分钟的小组讨论,提供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提交讨论结果。随后,再针对学生们的回答结果,进行指导和答疑,使学生们能在与老师的交流中获得更多信息。此外,笔者还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置“考考你”、“帮帮我”等案例分析与情景互动。在教学考核上将日常出勤、课堂互动、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等部分相结合,以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表现。

(二)实验课堂教学

本课程属于应用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传统的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着多种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实验教材中对于相关实验内容的叙述比较抽象,致使学生无法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操作方法;实验环节中的关键控制点,学生没有亲眼见到实物的呈现效果,对实验中关键环节的把握不够精准;实验仪器的操作使用说明过于繁琐,学生不愿花时间进行阅读等。这些因素限制了学生在有限的实验课程教学环节中进行有效地实践活动,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慕课中录制的教学视频包含有教师对各项实验项目进行操作的整个过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快速地熟悉实验操作过程、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结果判断方法等,使学生能在实验教学环节高效地完成验证性实验后,能开展探索性和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4人一组,在实验方案设计环节,进行分组交流讨论,制定合适的实验操作方案,并汇报讨论结果;在实验项目测定环节,针对各组之间实验结果的差异进行分析,共同探讨其产生原因。

三、慕课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应用了该教学模式后,学生课前主动学习与课堂自觉参与的意识明显增强,能自觉完成授课期间的各项学习任务,能有思考、有准备地参与小组讨论,总结环节中也能针对部分问题积极发言。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增强了对知识的掌握,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更能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该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由被动学习引向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了更多的师生交流和同伴交流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供。这种教学模式在“谷物品质分析”课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会在后期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该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更多的课程之中。

参考文献:

[1]蓝蔚青,孙晓红,卢瑛等.“翻转+对分”模式在“食品添加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7.36(12):99-100.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