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海超
摘要: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计划,山西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阶段,这是推动我省高中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省基础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新课程倡导全面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本文通过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详述了课程改革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体会和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106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次改革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基本理论和操作能力,同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情感态度渗透到教学中。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本文根据自己在这次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谈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
首先,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观念,以前教师都认为这门课太好上了,根本不用备课,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只是对各种常用的软件进行介绍,于是出现“软件说明书”式的教学,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索然无味,教师上课也随心所欲,课堂教学处于散漫状态。在新课程改革后,教师观念更新势在必行,教师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我们要关注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创新实践、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渐渐能够理解新课程,理解课堂教学,理解师生之间的多元实践活动,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学习并总结更多成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
其次,教师知识的更新也是非常重要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全部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部分强调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论建构相结合的过程,感受并认识当前社会无处不在的信息文化形态及其内涵,构建与信息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价值观和责任感。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既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后续,又为支持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以提高教学质量。应想方设法从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出发设计课堂教学。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 启发式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以往都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并不能进行独立思考,只需将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操作或模仿。启发式教学是针对传统的弊端提出的。而新课程提出“为了每位学生的充分发展”,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会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作。
例如,在讲授“flash动画制作”中《引导层的运用》这节课中,并不应该直接对引导层的定义、功能和操作进行讲解,而是先给出需要引导层来解决的实例,让学生尝试在没有引导层的前提下完成,经过操作后学生发现问题,这时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引出引导层的功能,最后让学生运用引导层来完成。具体是这样设计的:
师:“今天请同学们完成一个飞机运动的动画,请同学们先用上节课我们介绍的‘小球运动的知识来完成。”(学生操作会出现情况:飞机只沿着直线在运动。)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飞机只是沿着直线运动,而不是曲线运动?”
生:“是!”
师:“请大家讨论讨论有没有能够解决的方法。”
师:“那么请大家看如果我们新引进一个层,设定运动对象运动的某一路径,让飞机沿着这条路径运动。”(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马上会对引导层的概念有形象的理解。)
2.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操作、实验、参观等进行多元化、全方位、参与式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优化学习效果的作用。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信息技术课上很合适。信息技术课由于自主性很强,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信息技术教学是视听合一、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并且可以立即反馈。形象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愿意学、快乐学,这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例如,在课堂上,笔者经常设置有趣的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把学习信息技术当作一种乐趣。
(2)探究与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解决问题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一方面,从问题入手容易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等。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可以依据学生性别、才能、个性特征、学习成绩和特长爱好等,组成几个合理互补的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运用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搜集到的资源、信息以及材料得到更好地共享,也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与互相指导中学习得更加深刻全面,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例如,在讲信息集成这一章,主要以“网页制作”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一一讲解Frontpage的各项功能,然后学生巩固各项操作,这样学生只会制作基本的网页,却不会系统地制作网站。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把这章的教学分为:“建站规划”“初建网站”“网站优化”“动态网页”和“网站的发布与评价”五部分。学生在小组中按照自己的特长,分别负责每个部分,然后大家互相讨論,最后完成一个优秀的作品。
3. 教學过程中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
在信息技术课上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使用的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运用到生产、生活乃至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1. 重视事实性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考试做题为主要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考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这种终结性评价,不能及时有效地调控教育教学活动,不利于形成教学中的良性循环。新课程环境下的评价更注重与学生生活、学习经验相关的、有意义的问题,从过去比较注重使用脱离具体实际的抽象任务转变为注重使用情景化问题;强调真实情景中的复杂技能;注重学生个别化的学习表现和学习进度。
2. 运用电子档案袋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学生方面,利用档案袋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比较不同阶段的作品、检查进步、自评反思的机会,相互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学习的责任心,教师则提供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例如,笔者在学校的FTP服务器上,为每位学生开设自己的账号,并且为每位学生建立文件夹,以学生学号命名,学生通过访问自己的文件夹,将作品、评价、反思放入相关的章节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由评价的客体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在这里随时可以找到自己的学习轨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注重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小组评价
利用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过去只是注重对个体学习的评价,现在要鼓励同伴,小组成员,共同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总之,信息技术新课程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研究新课程,掌握新课程,快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善于反思,不断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与教训,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沿着新课程改革确定的思路,来创新开展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高 文.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J].上海教育2001(4).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同煤一中 03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