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外伤应用MR扫描技术与CT的价值对比评价

2018-02-24 13:54高樱冯玉李美芝马玲
中外医疗 2018年35期

高樱 冯玉 李美芝 马玲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8.35.192

[摘要] 目的 评价对比膝关节外伤应用MR扫描技术与CT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膝关节外伤患者2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MR扫描技术与CT诊断。比较两种方法对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骨髓水肿、半月板软骨破损、关节面软骨损伤、轻微骨折、严重骨折等的检出阳性率以及比较两组患者前交叉韧带(ACL)及后交叉韧带(PCL)的测量值。结果 该组200例患者采用MR扫描技术检出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骨髓水肿、半月板软骨破损、关节面软骨损伤、轻微骨折、严重骨折等的阳性率分别为28.5%、100.0%、35.0%、34.5%、9.0%、26.0%、14.0%,而CT诊断各损伤类型的阳性率分别为的0.0%、28.0%、0.0%、0.0%、0.0%、3.0%、5.5%,MR检出阳性率较CT诊断均明显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CL测量值的宽度(10.1±0.6)mm、厚度(5.8±0.6)mm以及PCL测量值的宽度(11.2±0.5)mm、高度(5.4±0.3)mm等与对照组(9.8±0.9)mm、(5.6±0.9)mm、(11.1±0.4)mm、(5.2±0.8)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2、1.001、1.364、1.654,P>0.05)。 结论 与CT诊断相比,膝关节外伤采用MRI扫描技术诊断的效果更为显著,即能达到较高的准确性,且可为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膝关节外伤;MR扫描技术;CT;价值对比

[中图分类号] R684;R81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12(b)-0192-03

在临床上,膝关节外伤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在诊断该病症的过程中,以往采用的方法主要为X射线检查[1]。但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CT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且其可对组织横断面成像问题予以有效解决[2]。而作为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MR扫描技术(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其可有效检查复杂性骨折,且可进行多种平面成像,因而诊断优势十分显著[3-4]。MR扫描技术在检查软组织、软骨、关节内、关节周围韧带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5]。因此该文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膝关节外伤患者2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即对膝关节外伤应用MR扫描技术与CT的价值做了对比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膝关节外伤患者2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12例、女性患者88例,年龄范围为12~65岁,平均年龄(35.8±7.5)岁。损伤部位:双膝关节损伤15例、右膝关节损伤88例、左膝关节损伤97例。受伤原因:跌倒致伤15例、运动致伤54例、车祸致伤131例。所有患者均伴有程度不同的膝关节绞锁、功能障碍、肿胀、膝部疼痛等症状。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且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MR扫描技术与CT诊断。具体方法为:①MR检查。即采用3.0T超导核磁共振仪(德国西门子)对患者实施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扫描,在损伤部位,T1WI(T1加權成像)呈低信号,可见不规则、明显的骨折线;在关节腔内以及髌上囊T2WI(T2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则可见T1、T2积液。②CT检查。即采用64排CT扫描仪(Aquilion64,Canon,Japan)设置扫描参数:矩阵512×512,电压120 kV,检查前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于扫描加上中心位置放置双腿,确保骨胫骨长轴与台面中心保持一致性,扫描间隔5 mm、层厚5 mm,然后实施横断面扫描。如果扫描期间半月板边缘显示不连续像、中断、不整等,且其边缘或者中心出现裂口或者裂纹,则将确诊为半月板损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方法对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骨髓水肿、半月板软骨破损、关节面软骨损伤、轻微骨折、严重骨折等的检出阳性率以及两组患者ACL及PCL的测量值。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处理过程中,χ2检验用以检验计数资料[n(%)],t检验用以检验计量资料(x±s),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该组200例患者采用MR扫描技术检出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骨髓水肿、半月板软骨破损、关节面软骨损伤、轻微骨折、严重骨折等的阳性率分别为28.5%、100.0%、35.0%、34.5%、9.0%、26.0%、14.0%,而CT诊断各损伤类型的阳性率分别为的0.0%、28.0%、0.0%、0.0%、0.0%、3.0%、5.5%,MR检出阳性率较CT诊断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ACL及PCL的测量值

观察组ACL测量值的宽度(10.1±0.6)mm、厚度(5.8±0.6)mm以及PCL测量值的宽度(11.2±0.5)mm、高度(5.4±0.3)mm等与对照组(9.8±0.9)mm、(5.6±0.9)mm、(11.1±0.4)mm、(5.2±0.8)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在诊断膝关节外伤患者的过程中,以往首选检查方法即为X线平片,但其只能对膝关节结构从前后、左右方位加以显示,且主要提供骨骼大体形态影像信息,无法对隐匿性的骨小梁断裂骨折加以显示,且回顾读片是无法均匀成像局部骨密度,无法显示半月板、韧带损伤、骨挫伤等,因而诊断效果较差[6]。而采用CT诊断时,其属于有目的、有特殊要求的检查方式,其一般不应用到检查膝关节中。尽管其可解决影像重叠问题,且可显示骨小梁结构紊乱、髓腔密度增高,但无法准确诊断半月板及韧带损伤[7]。而与CT检查相比,MR扫描技术的软组织对比度更高,其可对骨皮质、骨髓、关节软骨等组织损伤予以清晰显示,且可对水分子变化予以敏感感知,以判定关节内轻微水肿。同时其可早期诊断骨髓组织水肿、出血、渗出等异常现象,因而能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8-9]。该组200例患者采用MR扫描技术检出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骨髓水肿、半月板软骨破损、关节面软骨损伤、轻微骨折、严重骨折等的阳性率分别为28.5%、100.0%、35.0%、34.5%、9.0%、26.0%、14.0%,而CT诊断各损伤类型的阳性率分别为的0.0%、28.0%、0.0%、0.0%、0.0%、3.0%、5.5%,MR檢出阳性率较CT诊断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CL测量值的宽度(10.1±0.6)mm、厚度(5.8±0.6)mm以及PCL测量值的宽度(11.2±0.5)mm、高度(5.4±0.3)mm等与对照组(9.8±0.9)mm、(5.6±0.9)mm、(11.1±0.4)mm、(5.2±0.8)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MR与CT检查技术应用于膝关节交叉韧带诊治重建的价值均较高,效果相当。有学者[10]的研究结果得出ACL宽度(10.01±0.62)mm、厚度(5.80±0.48)mm,及PCL宽度(11.21±0.60)mmm、厚度(5.67±0.30)mm,该结果数据与该研究结果数据比较一致性较高,表明该研究的有效性较高。因此可以看出,膝关节外伤采用MRI扫描技术诊断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与CT诊断相比,膝关节外伤采用MRI扫描技术诊断的效果更为显著,即能达到较高的准确性,且可为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阚文华,曹建新,曾瑞敏,段伟民.双能量CT显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价值初探[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8, 16(2):168-170,174,116.

[2]  王东军,赵瑞峰,王静海.MR诊断在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914.

[3]  胡细白,吴劲松.低场MR在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4):76-77.

[4]  曹建新,孔祥泉,王一民,等.双能CT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可行性探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5,24(2):161-167.

[5]  李新民.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影像学诊断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4):105-106,110.

[6]  卢德奇.探讨120例急性膝关节损伤的CT与MR对照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6):948,950.

[7]  钟添荣.急性膝关节外伤诊断中MR扫描技术与CT的对照[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117.

[8]  白林,曾庆玉,霍健伟.X线平片阴性的膝关节隐匿性骨内骨折MR、CT对照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3):225.

[9]  岑玉坚,胡秋根,杨少民,等.膝关节交叉韧带MR扫描中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7):102-104.

[10]  贾宏.对比分析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中多层螺旋CT和MR的应用价值[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7):00103.

(收稿日期:20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