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乾
摘 要: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实现了飞速发展,因此“互联网+”在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实现了对当今社会的新型人才培养。文章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模式
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可以有效满足当今时代中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对当今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互联网+”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应用,使学生对数字媒体的核心技术做到充分的掌握,进而实现对当今社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中,应该对数字媒体的应用技术在“互联网+”的模式下进行全面的探索与研究,使教学的质量实现进一步的提高,这将对当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对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
(一)对分层教学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因为高校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学习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应该对课程的改革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健全,使其实现层次化以及多样化,对课程的体系实现进一步的改善,使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学的内容都实现良好的改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将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进行结合,根据其特点以及需求进行教育。对这一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依据,对文化课以及专业课程度差不多的学生进行分班,这样就可以使一个班级中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得到有效减少,使学习的氛围实现进一步的提升,使教学的质量得以有效提高[1]。
(二)与企业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互联网+”这一教育背景之下,为实现产业的进一步升级,使数字媒体技术这一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才得以良好培养,就要对校企合作的平台加以依托,这样才可以使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实现良好的对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把工作思想融入进来,进而实现教学与生产之间良好的对接,对课程进行内容以及结构设计的同时应该以职业标准为依据,进而保证教学内容与职业的标准良好对接。对于校内外实训的基地,应该实现校园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以及互相支撑,这样才可以使生产的现场与实训基地对接良好,实现平台的创新以及合理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走向企业,企业骨干可以走进校园,采用这样的形式就可以使企业的技术团队与高校的教学团队实现良好对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企业的发展。
同时也可以将对学生的培养作为主线,按照职业中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这样的顺序来进行递增式的能力培养。通过从学生到准员工再到员工的身份来实现过渡,让员工意识在学生心中实现进一步的强化,进而使其职业素养实现有效的提高。
二、使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内容的创新与产业的发展需求相贴近
(一)围绕产教结合确定核心岗位
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着产业的升级需求,实现新兴信息技术服务与“互联网+”的对接。对著名的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技术需求等进行信息的获取,这样就可以使岗位的需求表得以形成,对核心的岗位进行进一步的确定[2]。
例如:对平面设计师岗位的确定、对数码设计师岗位的确定、对摄影摄像师岗位的确定、对动画设计师岗位的确定、对影视的剪辑合成师岗位的确定以及对Web前段的设计师岗位的确定等。
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使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有更加明确的目标,进而可以良好地规划课程的内容以及模式。
(二)以工作崗位为依据实现对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在进行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工作岗位的需求作为课程体系完善的依据,实现课程体系的递进式、模块化以及组合型。始终将工作的岗位作为教学体系的中心,与行业以及企业的专家携手,对相关岗位对应的相关能力进行分析,对专业课程的体系实现模块化的完善。
例如:可以按照模块将课程体系分为数字媒体技术的设计与应用、影视特效的剪辑以及后期的合成、平面广告的设计以及制作、动画的设计以及制作等,先从基础的课程开始,使各个模块实现逐一递增。
在进行课程体系完善的过程中,可以将国内的信息产业现状结合进来考虑,在课程体系中将行业的标准以及国际的认证都融入进来,使人才的培养在国际化水平方面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三)根据产业发展的相关需求实现课程体系的修正
高校在进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市场相关的产业的结构与发展的需求有效结合,对专业课程在内容以及结果方面进行修正,使专业课程体系与当今社会需求相互符合[3]。以数字媒体的产业技术为依据,进行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调整,使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的内容可以实现和行业技术更新的同步,进而使学校的课程设计和社会发展有效结合,使得学校进行的课程设计实现与社会相关行业发展的协调一致。
例如:在设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平面广告的设计以及制作主要进行了PS、AI、CDR等软件的学习,同时开展构成艺术的教学,以及UI界面的设计教学和平面广告的设计教学等。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设计以及应用,开设的教学课程有网页设计以及制作、网站界面设计以及Web表层的开发技术等。对于动画设计以及制作,开展的教学课程有三维的建模基础、三维动画的制作。对于影视特技以及后期的制作,主要开展了数码影视的后期处理、影视的剪辑以及合成、影视的编导以及视频的处理和特效的制作等教学,同时也开展电视栏目的包装课程。
在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完善过程中,可以将专业的自身特点结合进来,对理论以及实践的教学实现质量的监控以及评价体系方面的进一步完善,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及评价体系。
(四)不断推行教育改革
高校在进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借助于移动学习、数字学习这些新型的方式,实现其与学习理念的有机结合。可以采用扫描微信二维码等的形式来将知识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融入,将真实的工作案例呈现在课堂中,实现工作过程的进一步分解,以做到对技能的熟练掌握,同时也可以进行技能大赛的开展。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可以实现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使得教学的质量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一些有着代表性的真实项目进行选择,在教学中完成项目,同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也实现了教学的深入。
这样就实现了教与学以及做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学习和工作实践保持一致,实现学生工作以及学习之间的紧密结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实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在工作以及学习相结合的过程中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觉性以及主动性。
三、构建实践的模式,通过实际的操作促进能力提升
(一)成立教学工作室
在进行数字媒体技术这一专业教学的时候,将专业教师作为主导力量,依托于各种教学工作室,可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承接一些外界企业的典型项目,使学生通过完成企业项目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对产、学和研实现有机融合[4]。学生进入工作室可以进行双向选择,对学徒制、理论课以及实践教学进行交替渗透,实现对学生知识素养以及能力素养的有效结合。
例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作业的展示系统来进行学生作业的展示以及自我评价的开展,同时也可以采用小组评价或者教师评价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二)使得教、学、做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
对数字媒体技术进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和当今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效结合,制定创新型的教学计划,将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基础,以完成项目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的实施。这样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与做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一遍学一遍练,使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得以交替进行。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相关的操作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实现产、学、研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高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使设计的项目融入到学生的实验内容之中,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市场的动态以及前沿信息做进一步了解,使学生通过实践的形式来实现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技能大赛辅助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的设计大赛,这样就可以使比赛的规则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进来,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
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会合理分工,对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行培养,同时对其创新思维进行良好激发,使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来实现自身的能力强化。
四、结语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教学的模式应该予以格外的重视。当今“互联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使得教学的模式实现了创新发展。因此,在高校进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最應该注重的就是根据当今时代的企业岗位需求,在技术以及素养方面实现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实现进一步的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长存.浅谈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专业建设[J].电脑迷,2017(2):176.
[2]付浩.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探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7):117.
[3]郝倩,胡彬.“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微型电脑应用,2018(2):45.
[4]胡燕.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J].魅力中国,2017(11):160.
作者单位:
信阳农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