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节
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生活中充斥着琳琅满目的图像,当今世界已进入一个以视觉图像为中心的“视觉文化”时代。文章尝试以视觉文化为切入点,分析视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美术教育产生的影响,探索顺应时代趋势的美术教育手段,提高美术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创意人才。
关键词:视觉文化时代;美术教育;视觉素养;教育理念创新
一、引言
视觉文化的到来,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快速获取信息的便利,开阔了视野,但是它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今,以视觉信息为主要外在表现形态的“视觉文化”,逐渐占据了以语言为中心的主流文化,人们已经习惯先观看影视作品,再去阅读原著,有的甚至只选择观看影视作品,放弃了阅读原著。人们对图像信息的感知往往依赖感性思维,忽视了对视觉材料的理性甄别,从而影响了视觉素养的提升。作为美术教育者,我们不能忽视这样的时代变革,如果还一味墨守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必然会事倍功半,因此,改变教育理念,引入创新教育手段势在必行。
二、视觉文化的定义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什么是视觉文化
我们将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换言之,视觉文化不止是艺术,凡是人们可以通过视知觉感受而直接获取信息与解读意义的文化样式都可以纳入视觉文化的范畴。视觉文化的内容超越视觉艺术的内容,视觉文化的研究不限于视觉艺术的研究,也不等同于审美研究。 台湾学者郭祯祥、赵惠玲给视觉文化的定义是“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能建构并传达吾人的态度,信念以及价值观之视觉经验”。
(二)视觉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新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人们的审美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也表现在视觉文化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意識形态随着时代而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人们观察事物的体验不同,视觉对象也随之变化。现如今,面对丰富的外在世界,人们的视觉对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其伴随的视觉经验也可谓丰富多彩。比之过去,人们的视觉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比如,在现在出版的图书报刊中,往往会发现其中有大量的图片穿插,人们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也欣赏不少美图,而且版式花样繁多,美轮美奂。而过去,大部分出版物都是以文字占比为重,往往一本书中没有一张插图,这显然已不符合现如今人们的视觉审美要求了。因此,今天的出版物中,图像的比例急剧增加,在某些场合,文字已沦为图像的注解。
目前,视觉文化已成为一个研究课题,W.J.T.米歇尔提出的图像理论,向传统的语言霸权发起了挑战。该理论认为,今天的西方哲学和科学对世界的理解,依赖的是图像模式而不是文字模式。可见,视觉文化已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一)对西方美术教育的影响
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美术教育,强调造型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随着工业的发展,西方美术教育逐渐分离为纯艺术教育和应用艺术教育,前者仍然偏重造型技能,后者则偏重绘图和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美术教育发生了根本变化,在纯艺术教育领域,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都经历了重大变革,纯艺术走出了象牙塔,被赋予更强的社会性。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初,西方美术教育在审美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视觉文化美术教育。
(二)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影响
在视觉文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世界视觉艺术的渗透,我国美术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诸如经典艺术与流行文化的冲撞,西方美术与东方美术的挑战,传统美术学科与新兴视觉文化的碰撞。这都促使我国美术教育不能墨守成规,必须勇于创新,接受挑战,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传统的美术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我们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被淘汰。传统美术教学就是忽略了设计和工艺方面的内容以及现代艺术和大众艺术、流行艺术等,才会和社会发展严重脱节,显得内容片面和局限。
四、视觉文化背景下美术教育理念的创新思考
(一)教学内容创新,增加当代艺术的内容
当代艺术,是指区别于传统绘画,具有某种观念性的实验艺术或前卫艺术,是极具时代性和探索性的艺术作品的集合。
传统美术课堂,往往是精选前卫艺术和传统经典艺术作品向学生展示,将当代艺术作品排除在外。然而,当代艺术不仅无处不在,还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眼球。在视觉文化时代,视听快感代替理性思辨,声色刺激淹没审美想象,是现在文化生活中非常突出的现象和发展趋势。
在如今的文化生活中,各种形式的广告、时装、电影、动漫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对象。因此,我们的美术教育,必须要融入当前艺术的内容,选取一些时代感强、积极向上、学生喜闻乐见的当代艺术作品,让学生从中获取营养。此举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既可以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甄别视觉文化中良莠不齐的信息,去其槽粕,取其精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创新,重视视觉素养的提高
视觉素养是指人对视觉信息的理解。创作和交流能力,是21世纪人类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视觉素养能力包括四个方面:视觉解读能力、视觉表达能力、视觉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大量图像信息潮涌而至的今天,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要合理引导学生对接收到的图像信息进行理性审视,解读其文化内涵,剖析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增强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求同存异。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学中切忌将个人感受强加给学生,切忌统一口径,违背了艺术本身的多元化原则。第二,增强感知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艺术类别,例如书法、美术、音乐、雕塑、舞蹈等,来训练学生的感觉器官敏锐度,丰富学生的个人情感。第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设置标准答案,鼓励各抒己见,杜绝人云亦云。当然,这种类型的质疑不应该违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应该有反党、反国家的言论。
(三)教学方式的创新,建立互动式课堂
传统的美术教育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知识,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训练,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都非常薄弱。
我们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美术教育课堂。首先,只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分享合理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其次,提供充分的互动空间,摒弃“一言堂”的课堂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任务模块,用启发式问题将任务串联起来,并将课堂发言情况纳入课程的成绩考核,促使每个学生都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对学生的见解要尽量予以鼓励和正向引导,拓展学生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最后,引入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进行思维发散。
例如,在绘画作品赏析课上,大多数学生凭借自身的感觉来赏析作品,而他们的感受往往会受到视觉素养的局限,所以要注意整合美学的学习,通过观察体验大自然、大社会的美感,来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在欣赏梵高的作品《星空》时,可以让学生感受曲线、波浪线、螺旋线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体验线条运动带来的奇特体验,加深学生对作品形式美的认识,通过视觉效果来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
(四)美术教育工作者的理念创新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提升教学水平。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打破传统艺术教育的边界,将当代艺术、现代艺术、大众艺术和流行艺术纳入研究范围,不断了解学生们喜欢的艺术形式,总结其特点及思维模式,将艺术鉴赏理论和以上提到的艺术类型结合起来。例如,将学生喜欢的漫画、影视等和艺术鉴赏理论相结合,引发学生的思想碰撞,不断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提高学生辨别是非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的判断能力非常重要,判断包括选择和评论两个方面:选择怎样的题材是适合学生并与教学目标符合;怎样的评价才能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表达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还没有具备这种能力,应该参加到能提高这种认知能力的培训。
尹少淳教授说过:要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视觉素养能力的高低将自然而然地影响学生对美的评鉴。对“美”的“解蔽”,不仅需要“明亮”的眼睛,更需要“敏感”的心灵。
例如,在欣赏古希腊雕塑作品的时候,就可以播放一段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使学生利用现代视觉作品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进而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教师要时刻关注视觉文化新动向,我们的教育也应积极探索以适应这种变化,探索有效培养学生视觉文化素养的途径,真正丰富课堂。
五、结语
在视觉文化占领主流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图像霸权已经取代语言霸权,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顺应时代趋势,抓住视觉文化发展迅猛的时代机遇,充分利用图像的强大表现力来传递知识结构、文化理念等,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拓展学生的思想深度和广度,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创意人才。
参考文献:
[1]钱初熹.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4.
[3]姜兆元.视觉文化时代背景下美术教育的新选择[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4).
[4]馮媛媛.基于新媒体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研究[J].教育科学,2017(8).
作者单位:
南海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