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清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提出可行性控制对策。方法:选择268例免疫学检查报告,分析质量问题和影响因素。全部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加强质控管理,比较两组准确率、误诊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湿度)、标本质量、试剂盒质量、检验人员;经加强质控管理后,观察组检验报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众多,为保证检验质量需要加强各个环节的质控管理。
关键词 免疫检验质量;影响因素;控制对策
临床免疫检验技术包括化学发光免疫法、放射免疫法、酶免疫法等,该技术的核心是抗原抗体反应及相关免疫原、抗血清制备等,其检验质量直接关系到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临床免疫学检查环节较多,包括准备工作、标本采集、标本运送、实验室存储等,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检验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对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实现对免疫检验全程的监控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是保证各个环节及检验结果有效性的关键。2014年9月-2016年10月选择268例进行免疫学检查患者的检验报告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9月-2016年10月选择在我院接受免疫学检查的患者268例,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根据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4例。观察组男72例,女62例;年龄22~71岁,平均f42.10±5.37)岁。对照组男75例,女59例;年龄24~69岁,平均(43.68±5.2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情况上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患者的临床免疫检验报告,将出现质量问题的免疫检验报告与质量达标的免疫检验报告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给予免疫学检查常规管理;观察组则加强控制,具体对策:①标本采集过程中,检验人员需严格执行SOP操作流程,即标准作业程序,特别要注意采血姿势、采血时间等环节。标本采集完成后需谨慎保存,根据标本特点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设置保存条件,如热不稳定物质采集完成后需冷冻保存。②标本送检时应当加强质量管理,对存在溶血问题、标签条形码不合理等现象的问题标本拒收,而且拒收时需注明不合格项目。了解科室及标本采集、送检人员相关信息,必要时可直接与相关科室或工作人员就不合格项目进行沟通。③定期维护和校准实验设备,对酶标仪、移液器等精度较高的仪器需定期保养,保证仪器精准度。④严密监控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设置异常报警装置,一旦发现异常信号及时处理,保证实验室符合检验标准。若开展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实验,需使用温度计、水浴箱、恒温箱等温控仪器进行实验,保证温度显示值与实际值相符。⑤检验中所使用的试剂需保证生产厂家一致,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禁止使用过期变质的试剂盒。
观察指标:①总结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②评估两组质控情况,对比检验结果准确率、误诊率及患者对检验结果的满意度。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相关因素分析:268份检验报告中,有135例存在质量问题,其中温度因素引起的不合格检验报告占34.8%,是影响检验质量的首要因素;其他因素依次为湿度、样本质量、试剂盒质量及检验人员因素。其中温度和湿度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见表1。
两组免疫检验质控情况对比:观察组通过加强质控管理,免疫检验准确率与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升,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临床免疫检验是检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68例患者的检验报告发现,影响检验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境,其中温度影响最明显,有34.8%因温度不达标而出现质量问题;有27.4%因湿度不达标而出现质量问题;其次是样本质量问题,涉及样本的采集、存储等多个流程;其他因素还包括试剂盒质量、检验人员因素等。针对本次研究中发现和总结的影响因素,观察组进一步加强质控管理,结果显示本组准确率95.5%,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患者满意度也得到显著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免疫检验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管理重点有所不同。在实际操作中既要保证每个阶段的工作质量,也要保证不同阶段之间的衔接。第1阶段是标本采集及送检过程,在标本采集时应当综合考虑采血时间、采血姿势、止血带使用情况等对标本的影响。原则上采血时患者应当处于平静状态下,清晨空腹采血,同时标本采集完成后进行针对性保存,对热敏感标本需注意冰冻送检,血栓素等检验标本需加入抗凝剂m。标本送检时应当防止发生溶血、污染等问题,以免影响检验值,而且在实验室检验前需校准仪器以减少误差。实验室工作人员需严格执行拒收制度,即对存在以上问题的标本严格拒收,同时掌握相关科室及送检人员的信息,确定具体的送检环节,以便科室之间就相关问题进行沟通。标本首接之后需对首接人员进行一一记录,对送检标本核对分析,如果检验单存在不规范或不合理的地方需及时处理。检查完成后需填写接收单,填写内容包括标本接收时间、数量等。第2阶段是检验准备过程。在标本加样时应当使用一次性加样管和样品杯,避免样品间较差污染,而且加样时不能太满,以免影响检验结果。试剂盒的种类较多,应当首选线性较宽的试剂盒。试剂盒有严格的保存条件,在日常实验室管理中需严格按照试剂盒保存条件保存,同时注意保存日期。如果是自行配置试剂,应当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待试剂经过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第3阶段是检验及审核过程。所有标本在经过初检后都需要对初检结果进行审核,如果发现异常结果,需合理取舍或者复查,在发现危险值后第一时间告知医生并做好记录工作。审核完成后需在室温下保持>48 h以备核对。临床免疫检验与临床治疗是密不可分的,临床医生在收到检验结果反馈信息后可以更好地改进和调整治疗方案,因此检验数据分析及评价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检验人员也应当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对检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良好的咨询服务管理制度,在临床检查与实验室检验之间建立一条顺畅的沟通之路,虚心听取临床反馈信息及意见,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最短的时間内处理和解决。
综上所述,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众多,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到最终的检验结果,因此需要做好整个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