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幸福

2018-02-24 19:11张悦华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张悦华

【摘要】语文课堂是学生丰富人生,提高认识,树立目标,成就价值的主要场域是师生生命交融、精神融合的重要场地。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积极德育因素,抓住教学中的点滴细节,捕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彰显其丰富的道德价值,折射其耀眼的道德光芒,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师生的道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 积极德育 显性因素 隐性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作为基础教育主要环节的语文教学,无疑是学生丰富人生,提高认识,树立目标,成就价值的主要场域。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在语文课堂外,师生共同研究,共同成长。语文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生命交融、精神融合的场地。语文教学中体现出的“积极德育”是“励志教育”,是“阳光教育”,是“幸福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能通过点滴细节捕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彰顯其丰富的道德价值,折射其耀眼的道德光芒,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师生的道德成长。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哪些能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塑造,建构积极品德的积极因素呢?根据其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前者包含显而易见的课堂布置、课堂时间安排、师生的服饰穿戴、课堂的氛围等因素;后者则包含隐介藏形的语言表达“对话”、非语言性行为、课堂管理、教学细节、师生关系等因素。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注重显性的积极德育因素。营造“阳光德育”

语文这门学科除了具有“工具性”和“综合性”外,还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文性”。就整体而言,语文学习是人类对语言文字从外化到内化,再外显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中,每一个凸显出来的积极德育因素都能体现学习者的心灵追求、个人意志、个性色彩、人格力量、生命价值等。因而,在语文课堂中的积极德育因素尤其突出,教者要特别注重显性的积极德育因素,利用其汇集成为丰厚的德育资源。这样,既能有效地展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期待,又能满足学生的道德模仿需求。为课堂注入柔和而非强制性的德育因素,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内心充满“阳光”,以积极的学习心态规范并强化学生道德言行,从而培养“完整”的人。

1.布置精心,构建“阳光课堂”

课堂是学生语文学习滞留最长的场所,因而营造一个温馨、阳光、温暖的学习环境非常必要。我们可以从细节处进行精心布置:座位的安排要以学生的意愿为主,讲究民主、平等、公平;书架、植物角要让学生有一种阳光家园的感觉,讲究和谐、美观;语文学习能力记载表要显眼,讲究公平竞争;每月的“阳光学生”的表彰粘贴时要大张旗鼓,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特别注重构建健康阳光的课堂,营造主动勤奋的学风,在和谐温馨的大家庭中开辟一个生机盎然的乐园,使课堂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片纯真圣洁的土壤。

2.教师表率,树立“阳光形象”

阳光的语文课堂需要有一位阳光的语文老师,他(她)不要求长得俊俏,但骨子里一定要拥有阳光心态;他(她)不需要打扮时尚,但全身要散发出活力;他(她)不必是万能的超人,但需要连眼角都浸润着丰富的学识……他(她)每节课都能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用文雅的谈吐滔滔不绝地传授语文知识要点,从不吝啬微笑与赞美,用积极正面、健康向上的形象引导学生,不断地传递正能量,用爱心滋养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用感恩回报感恩,用自身的阳光感染学生,进而培养阳光的学生。

3.安排合理,散发“阳光气息”

“阳光的课堂”和“阳光的教师”需要合理的安排才能拥有“阳光的气息”,创设出“阳光的氛围”。每一位语文老师要守时、严谨,对学生课程的安排和学生的活动日程表要了如指掌。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特点及教材特点,合理地把语文的学习活动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结合,激励学生“比、学、赶、超、领”,捕捉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充满阳光的氛围中促进学生“德学并举”。

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以显性的积极德育因素为渗透点,向外辐射,营造“阳光德育”,进而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破译隐性的积极德育因素。诠释“幸福德育”

在语文课堂中,与显性的积极德育因素相比,隐性的因素可能更会被人忽视,其实它存在于课堂中的各个方面,或多或少地蕴含着其直观存在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神,有的是一维,有的是多维的。

积极德育因素对个体的影响是不显山露水的,不易被人察觉的,但却蕴含着独特的德育价值,它似一股春风吹进学生的心田,又如一阵春雨润泽学生的心灵,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融化成幸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在不动声色中实现从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升华。

1.懂得幸福,彰显教师的德育期待

美国学者吉诺特曾这样说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儿童是否得到感化,全都取决于我。”而“罗森塔尔效应”也表明人们在对某种情境的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期望或预言能够形成相应的效应,但这需要期待者具有一定的威信和期待本身的影响,按照“憧憬——期待——行动——反馈——接受——外化”的机制发生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通过鼓励表扬等评价形式肯定其美好的憧憬,遵循“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的原则,将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结合起来,哪怕是一个鼓励的微笑,一次心与心的谈话,一句考试前的叮嘱,一声失利时的安慰,一记肩背上善意的轻拍……这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让学生感知到教师最初的道德期待,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拥有前进的动力,对学生产生正向的心理影响,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自觉规范言行,懂得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2.开启幸福,满足学生的道德需求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教授把语文教学称为是“润泽的教育”,也就是说,语文课堂要富有文化韵味,并且需要激情四射、智慧泉涌,使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在对社会、对自己、对人生有所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到幸福感。作为教师,要在对教材的把握、教学内容的讲授、提问的方式、问题的反馈等教学细节中,渗透积极德育,让学生开启幸福之门。教师要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殊优势,以文学作品为教育原型,让学生在“幸福语文”的背景中,借助一定的表现媒介与周围的事物,构建交往关系的身心活动,找到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如小学一到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精选的课文都涉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积极德育内容,教师不妨引领着学生,一起走入教材,贴近作者的心灵,让学生达到主客协调、物我两忘的境界,感受幸福。教师则从对学生的答疑解惑、奖惩评价中,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从而达到塑造性格、享受幸福的目的。

3.体验幸福,组构课堂的道德生活

哈贝马斯曾对“生活世界”做出解释,认为文本、社会和个性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由文化知识、生活规范及个人资格能力相互影响的系统。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道德细节符合生活世界的规律,如教学细节对应文化,课堂管理符合社会秩序规范,师生关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这就构成了课堂的道德生活。研究表明,师生间的尊重与信任,课堂管理的民主与公正,是幸福课堂的基础。学生在参与自主化、民主化的管理中,加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在管理他人时管好自己,在教育他人时也教育自己,在日常管理中体验属于自己的幸福。师生在这样尊重、民主、信任的幸福课堂中,敞开心扉,相互促进,真正体验到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课堂幸福。

在语文课堂中,阳光的显性积极德育因素与幸福的隐性积极德育因素,共同存在于语文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只有关注了这些积极德育因素,才能体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智慧,才能创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教育空间,才能确立“百学须先立志”的积极人生态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