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洞口县一中 湖南洞口 422300)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品德教育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教师如果要把德育的灵魂融入到高中历史课堂当中,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教师要时刻为学生的未来综合发展着想,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习惯去主动收获知识,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积极开展合作学习,要让班级的凝聚力得以提升,促使学生学习水平提高。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高中历史教学经验,对立德树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做逐一深入阐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解疑答惑。[1]
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高中历史教师如果把德育很好的运用在课堂中,那么不仅贴切符合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课堂教学需求,还能够通过良好的尊重与宽容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继而加强学生的智力与思维水平,为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打下良好的铺垫。[2]
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有些学生的学习水平还不是很高,学习习惯也没有形成。教师把德育运用到教学中,可以在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荣誉中产生对于历史的好感,从而热爱上历史的学习。许多学生热爱一个科目都是从他们热爱那个科目的老师开始的。因此,德育的教学对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以往的应试阶段当中,中学历史教学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被提升到一定的高度,非常多的优秀的知识点内容被摒弃,知识点被分割的支离破碎,历史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枯燥乏味。而在素质品德教育不断被推广的今天,“以德树人”“以德为先”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为了保证品德教育在教育工作当中的贯彻与实施,就要创新思想观念,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过程当中走出来。对于知识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掌握,而不是去死记硬背。适当的增加主观题目,让学生能够在主观题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生命力,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价值。
老师在对于学生知识教育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而在品德教育方面的教育更为重要。老师在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同时,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体贴关爱学生,给予学生信心和精神上的鼓舞,这也是品德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要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充分把品德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需要历史教师自身的理论和文化修养。这些素质修养在教学工作当中体现,言传身教于学生。所以老师一定要有正确的品德价值取向,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当中,以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学生。
在高中的历史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有效的利用教师所传授的文化,在文化史中渗透品德教育。对于这一关键取向,教师要以所教育的理论案例出发,例如在讲述隋文帝治理国家的同时我们可以介绍隋文帝的政务工作事迹。进而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进行影响。启发学生思考调节自身行为,不断引起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共鸣。当然也可以将一些爱国事例讲述给学生,比如林则徐虎门销烟,鲁迅弃笔,在他们身上有着爱国的光辉,以他们的经典事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真诚的情感讲述来影响学生的报国决心。
我国自古就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人类文明,包括青铜器的铸造,长城的修建,大运河的开通,丝绸的西运,这些伟大成就都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和自豪。我们可以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断树立他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高举伟大的爱国主义旗帜,不断丰富和发展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再结合当今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科学发展观,使学生坚信祖国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
坚持课堂内外是品德教育功能发挥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历史教学目标要与班级整体相适应,开展历史文化活动,要统一部署,形成团队精神,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拿到实践中运用,再在将实践中的问题拿到课堂当中来讨论,从而不断巩固和加深课堂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与家庭的教育相融合家庭教育,这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于提升一个学生的品德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奠定了他们高素质高品德。[3]
教书育人,以德树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品德教育渗透,坚持做到创新思想观念,加强主人公意识,言传身教,关爱学生,循序渐进地讲述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剖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严抓学生实践等关键方面,使学生得到正确的思想情感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