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强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初级中学)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从而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可以让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
1.了解读图流程,提升读图水平。在读图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地图的具体名称、图例、地理上的界线位置,并分析出这些地图应该属于那些类型。在观察地图时,还需要带有目的性地进行分析,站在不同视角来研究其中内容,找出其中内在原则以及具体特点,积极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联联系,更加精准理解其本质含义,并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在开展地理课程教授工作时,应该关注读图的作用,并重视如何找出地理事物,让学生具有良好地理空间感。我们可以运用下发空白地图的方式让学生自行填充地理位置,加深所学习印象,让他们在今后能迅速提取记忆内信息,提升反应速度。
2.学生在观察一副地图时,应站在不同视角考虑相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全球人口密度分布图”,通过观察可了解全球人口分布情况,并可以看出哪些地区在工业以及农业发展上比较快速,学生此时可以完全凭借自己的认知来进行观察,并且确定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就是正确答案;而站其他视角进行观察时,我们也可以在同一个图内汇总全球人口的分布情况,以及全球聚落的具体分布情况。
3.运用图表和文字的变换来提升学生识图能力。通过研究表格和图形相互之间的变化状态,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例如对于人口方面、资源方面、气象方面、工业以及农业发展方面的信息,可以运用此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读图研究水平。
4.不但需要关注规律性问题,也需要重视特殊性问题,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时,应该让地图体现出不同地理事物、不同现象分布情况、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另外,还需要分离某些组成元素,体现出某空间、某地理事物等,在读图的过程中,不能单一地让学生观察地图大概风貌,还应加强局部地域、个别地理事物的关注度。
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对图片的理解能力和画图的技能,教师应该由所要教授的知识点挑选出合适的地图,整合教材中的内容,对图片和文字进行充分的利用,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各种不同地图的特点。若是要掌握各个省级行政区,图像与文字不是在一起的,那么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直接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课上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浪费学生的精力。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对图片理解的技能,对以后的地理学习很有好处。
学生可以通过将一些复杂的山河分布用简单易理解的方式描绘出来的这种方法来记住重要的山河分布,这种方法即为理解记忆。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了让学生记住长江的分布,第一步,先让他们在地图上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W”形的长江主干流和“V”字形状的长江流域分布图;第二步,把有关知识标注在图中对应位置上,这样对知识的梳理清晰明了。填绘图:用不同的符号和颜色表示图中不同的地理知识即为填绘。填绘时需要对这几个方面加以关注:突出重要知识点;对于点、线、面等符号的运用,要注意不能与已知地理事物的表达方式重复;在彩绘时,表达方式的运用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点”或“斜线”都可以用来表现知识。无论选择哪种表达方式,切记一定要有相应的注释。比如某个“点”表示“成都”,“沪杭线”是这条“线”,四川盆地则是这片“面”(区域)。以下是彩绘某一区域时必须绘制的几个要素:
A.位置:标注相邻的大洲名称和海洋名称(蓝色通常用来表示海洋)。
B.地形:除了标注地形,还要标注其周围地势的高低分布情况,其中棕色、绿色、褐色、三角形分别表示高原、平原、山地、山峰。
C.河流:通常为蓝色表示,并需要在沿岸标注河流名称。
D.城市:表示港口、省会城市或首都的符号不可以相同。
E.工农业:对要紧的工业区和农作物分布要分别标注。
按照一定顺序填绘地图不容易遗漏知识,特别是在填绘分区地图时,可以先按顺时针方向填写一圈,在补充填写其他。
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这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地理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我们应该在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绘图能力,保证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晓蕾.浅谈如何出好一份初中地理试卷[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9).
[2]艾群敏.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4).
[3]张向敏,郭莹莹,李曼秋.研学旅行之构建开放型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9).
[4]刘莉君.“三板”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7).
[5]苏丹.浅谈初中地理读图学习的有效指导策略[J].才智,2017(22).
[6]李珊珊.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探析[J].才智,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