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结珍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特殊教育学校)
在社会的发展中,特殊儿童教育一直是我们所关心的内容。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相处,在心理或者是生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给他们特殊的教育。为了有效实现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加强对特殊教育现状的了解,分析当前特殊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促进特殊儿童教育效果的加强,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特殊教育主要是针对一些较为特殊的儿童设置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主要对象包括聋哑儿童、智力落后儿童,要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密切联系儿童在身体和精神上的差别,利用特殊的教育,确保儿童能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使他们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能够积极地融入社会中,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特殊教育的发展仍不乐观,多媒体技术没有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再加上学生接受能力的局限性,教师很难确保学生能够吸收更多的知识。再加上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目前特殊教育的方式过于单一,教师讲授的方式也比较单调,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明显,也没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网络化教学于特殊儿童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只有一些资金充足的学校才会有一定数量的设备,相对于偏远和落后的地区来讲,学校数量少,配置也跟不上需求,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没有太大的帮助。这些不仅不能帮助学生的成长,甚至可能会造成学生的自卑情绪。
特殊教育的教学理论较少,和大众的教育相比,其主要的特点是,学生的情况复杂,所以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理论远远不及大众教育的教学理论,课堂设计和教学手段也不够丰富,所以很难实现对学生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一部分学生因为本身存在有一定的缺陷,所以老师虽然选择同样的教学形式,学生对老师授课的理解程度不尽相同,有些学生对老师的授课方式和课程就带有抵触的心理,尤其是语文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形成形象的认知和感知,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实际的心理状况,做好引导性教学。
利用宏观调控的方式,增设教学设施,实现教学的网络化,对多媒体的教学设施进行改善,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网络,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理论的角度,对特殊教育加以重视,联系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类型的教育,比如说,听力不好的孩子可以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让他们学习知识;不会说话的孩子是可以对他们正常教学的,只需要及时地记录他们的想法,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智力相对较差的儿童,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强化知识点,让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最好的方式是按照特殊儿童的不同类型做好分班分组的工作,这样教学的压力不大,教师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加以强化,最终学生才能充分地掌握知识,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灵活应对。
在进行特殊教育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加强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因此,需要加强情境教学模式在特殊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学生感到自我的强烈存在,让学生明白自己和正常的儿童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在情境教学的作用下,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的情境中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来完成情境的创设,因为一些特殊儿童的肢体动作更为灵敏,通过肢体动作的表达,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因为学生对肢体动作具有非常强的敏感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去感受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内容。
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还可以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将课本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使得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作者写作的心情,从而和作者之间产生共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同年级正常的学生请到课堂上,与特殊儿童一起学习,这样特殊儿童就不会感觉到自己被特殊对待,当和正常的儿童在一起学习的时候,他们会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从而帮助特殊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减少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差距。通过这些办法,能够有效帮助特殊儿童跨越心理障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这对于特殊儿童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多的是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
总的来讲,加强特殊教育中语文教学现状的了解,对促进特殊儿童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好处。作为特殊教育的工作者,需要加强对语文教学重要性的了解,并了解当前特殊教学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加强有效措施在实践中的应用,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帮助特殊儿童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桂荣.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4(29):175.
[2]武磊.语文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现状及解决策略[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S2):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