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力
(江苏省仪征市实验中学东区校,江苏 仪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的教学评价理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逐渐渗透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性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评价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取得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二是评价可以让学生观他人长处,知自己不足,从而取长补短,明确努力的方向;三是评价可以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顺畅、更贴心。下面笔者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课堂评价感想: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截然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民主式的评价方式,能够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课堂学习中。
如我在教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知仪识礼》一课时,在上课之前,我先给他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周一早高峰,小明坐公交去上学,车上的人渐渐多了,来了一个抱小孩的乘客,可是没人给她让座。小明虽然坐在倒数第二排,在看到这一幕时,就把座位让给了她。可是她却一句“谢谢”都没说……同学们,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想?”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这个抱小孩的乘客真没有礼貌,别人给她让座也不说“谢谢”,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再也不让座了。”有的学生则说:“不必如此在意,作为行善方如果讨要感谢,那这个善举就变得非常有功利心,那样就违背了做善事的初衷。”在民主的氛围下,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异常激烈,讨论时间结束后,我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进行了点评,不囿于一种“标准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维,只是在他们思维跑偏的时候,及时纠正,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由此可见,新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不再是传统的单一评价,而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具有积极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唯一标准的传统观念,在进行评价时,应综合考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取长补短,明确努力的方向。
例如,我在教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同学之间》一课时,当时正值学生甲和学生乙闹矛盾。在了解到这一状况后,我积极发动学生,让她们充当“调解员”来调解这两位同学的矛盾。学生在接到这个任务后,有人替甲辩解,有人替乙辩解,还有的学生说他们两个都有错,都要向彼此认错。随着评价的深入,甲和乙紧张、对立的情绪逐渐得到了缓解,在我的循循善诱之下,两个人各自反省了自己的行为,最后两人握手言和。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验成就感,还能健全和完善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诚如此言,教师的激励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学生前进的动力,还能开启他们的心智,培养其品格。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方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肯定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成长。“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课堂实效性。
课堂上,我改变以往非对即错的程式化评价,打破了标准化答案的禁锢,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热情的鼓励性评价,如“学得不错”“这个想法很有新意”“没有想好,先坐下,再想想,一定会想出来的”“今天不够理想,再努力呀”……老师的热情鼓励与真诚赞赏,能帮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能激励学生的上进心,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感情的升华。当然,鼓励并不意味着没有否定,不提要求,这样也无助于学生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比如,有些问题学生答错后,我不立即道破实情,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修改错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有利于他们尽快掌握新知识和技能。教师的评价方式和态度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总之,和谐发展是教育的崇高理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本质也应走到这一道路上。在评价时,教师通过采取民主化、多元化、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形成关注学生成功体验的科学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