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淑玉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中学)
心理适应能力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只有具备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然而,由于现有教育条件与生活环境的局限,在校中小学生因心理素质较差而导致适应水平偏低或适应不良,正因为如此,当前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
以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一、高二学生为调查样本,通过《中学生适应能力自评量表》《心理健康测试单》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中学生心理适应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对小学和初中,高中学生生源广,多以寄宿制为主,人际环境变化大,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学生会产生无所适从的不安、紧张的心理。问卷结果呈现,73%左右的高一学生觉得难以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当遇到挫折或有心事时,只有25%的学生跟老师倾诉。有30%的同学对高中住校生活适应能力表示担忧,有比较明显的焦虑感和畏惧感。
一些学生因高中课程难度增加,学习内容容量加大,学习的能力方法要求增加,学生学习上畏难情绪陡增,有21%的学生认为高中学习课程和初中相比难度系数太大,出现担忧、忧虑和恐惧的情绪。26%的学生不能正确掌握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低效的或无效的。只有38%的学生能适应高中老师的授课方式,22%的学生完全不适应。一些学生由于学不得法,更感到迷茫、困惑,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进入高中,学生考大学的目标变得现实而迫切,学生普遍觉得升学压力很大。49%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山大,快让人受不了了;34%认为压力挺大的,但还能应付。面对日趋增加的考试频率和排名变化,高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考试和排名压力,在每次的各类测试前和排名后,部分学生考试焦虑感明显增加。
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变化相对趋于稳定,他们对自己的外表关注度较高,尤其女生在这一方面更为敏感,有46%的学生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因此产生自卑的负面情绪;高中时期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这种生理成熟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矛盾,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问卷结果显示,高中生存在对异性的爱慕与自我克制的矛盾和性角色期待与现实的矛盾的比重较大,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极易诱发各种心理疾病,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
针对高中学生表现出的心理适应不良的方面,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利用好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针对各环节、各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师要利用好本学科资源,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思维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拓展能力。帮助学生制订分步的学习本学科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不断减轻焦虑情绪,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班级是学生心理归属上的第二个“家”,班主任要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班级活动中体验到成长和锻炼机会。比如,通过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和责任分散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组间竞赛、宿舍之间竞赛和各种不同形式的互助活动,培养竞争意识与团结合作精神,全方位增进同学间相互了解,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在每个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配比一定比例的专业辅导教师,让学生获得更为针对和专业的心理适应能力提升的帮助。如,高一多加强人际关系适应的训练,高二多加强学习压力适应的训练,高三多进行心理压力释放的训练,同时,通过开设心理咨询信箱、心理体验活动、心理小报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班级集体辅导的结合。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一切教育资源,尤其最需要学生原生家庭的密切配合。通过每次的家长会、家长微信群、家长论坛、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家长心理辅导,高中家长的压力和焦虑心理普遍较大,教育的功利心理更为显现,学校和老师要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掌握一些家庭教育的艺术,同心协力,共同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学生全方位的心理适应能力。
总之,未来是属于那些有良好心理状态和道德修养的具有一定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所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使他们紧张的高中生活丰富充实而减少遗憾。我坚信,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成绩,更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品质!
参考文献:
[1]贾晓波,陈世平.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2]岳晓东,祝新华.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