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新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华石中学,广东 云浮)
教育的根本就是教书育人,其中的“育人”指的就是学生的道德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德育才是教育的追求,也是教育的灵魂所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教书育人的理念也不再是单纯的注重应试教育,而是将德育与应试教育并重,以期在这样的前提下为社会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对于初中教育来说,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时期,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这个阶段逐步形成,而思想观念的奠定又是他们今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初中教育应该将德育放在首位,将教育的目的放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上,以此全面培养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重视德育和结合德育开创全新教学方法才是当前初中教育工作者所要面临的重要教学问题。
当前阶段,我国的德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以及道德教育来进行的。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的初中学校已经开展了相关德育的课程,如《思想品德》课程。在这些德育课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向就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认识生活、自强自立、自尊自信和知法守法,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进而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但是,受到初中教育科目的侧重点和学时限制,《思想品德》课程难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广泛重视,使得对德育的支持还不够重视,德育的教学成果也不是十分明显。因此我国初中的德育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和改进方面。
综上所述,德育对初中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良好的德育能够培养学生全方面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初中教育工作者要在主观意识上重视学生的德育,结合相关教育内容,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人才。
交流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基石所在,师生之间只有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够将知识进行有效的传递。与传统“填鸭式”教育不同的是,德育需要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在思想上进行真诚的交流,从而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因此,初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时,要重视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通过沟通激发发现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涉及了各个方面。在如今的教育中,网络技术的应用早已趋于成熟,它能让教育内容更加形象、具象和生动。对于初中德育来说,运用网络技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鉴于互联网上教育资源的充沛,其中的典型事例更是对德育带来冲击性的作用。因此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信息汲取指导,帮助学生过滤掉网络中的负面影响,汲取其中的正能量,是实现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在我国初中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的主体,但是这一单一的课程不能有效地实现初中德育。因此初中教师应该注重在初中的整体教育中渗透德育,即将德育的思想和内容与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其他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意识,只有这样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初中的德育事半功倍。
德育在我国初中教育的整体内容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德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只有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才能提升德育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