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彦军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上庄教学点,甘肃 武威)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主管理意识和自控能力比较差,而教师又不可能时时刻刻陪伴在小学生身边管理学生,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就至关重要,只有提高了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才能让学生自觉遵守各种纪律,走出校门脱离教师和家长也能够保护、约束好自己。因此,在小学生班级管理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强化小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各种班级集体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就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形成自治、自律性,而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要教师来管理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长期以来,教师非常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都不能全面成长,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校教育非常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非常注重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管理能力培养来提升学生的自主性[1]。自主管理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管理,同时也可以将学生团结起来,提升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主动发展。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就是通过学生的自律和自治来约束自己的心理、行为和思维,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被管理者,学生只有加强对自我的管理,才能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客观的认识。要想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前提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教师从细节入手来进行针对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仅仅依靠班主任简单的几句话是远远不够的[2]。例如一些小学生在上课铃响之后还迟迟不进教室,只有看到教师来了之后才会急急忙忙进教室,一些学生做作业的时候才发现铅笔没有削好。要纠正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要求教师要经过实际演练,让学生形成条件反射,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做,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上课前教师检查学生的书桌是否整齐,有没有将本节课要用到的教材准备好。可以在班级中提出“理、推、齐、清、排”的法则,下课之后,学生要先整理书桌,然后将凳子放在桌子下,摆齐桌椅,清理自己的垃圾,然后排队走出教室。总之,教师要从细节入手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要求教师要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自主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一定要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采用榜样激励法,例如教师在班级中选出良好的典型作为学生的榜样,以此来感染和激励学生。在班会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班级中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到讲台上讲话,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在家里做到自主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语言激励或者物质激励,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学生,让自觉的学生带动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小学生好胜心理和表现欲望非常强,在榜样的激励下,学生会变得更加自觉和自律,能够主动预习课文、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了。
班主任可以尝试着将班级的管理工作交给学生,让学生来对班级进行管理,学生在管理的过程中会更好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结合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学习成绩以及性格特点来进行分组,每个小组5~6人,然后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列入一个小组成员负责班级的卫生管理,一个成员负责纪律管理,一个成员负责课前朗诵管理等,由于有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所以其他的学生受到一定的约束就会规范自己的行为,而管理者本身则要树立良好的带头形象,所以会加强自我管理,久而久之,就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班级中开展“班级之星”评选活动。通过积极的情感引导和量化的激励手段,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充满自信心和愉悦感,启动学生要求进步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在行规养成中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控的能力和自主教育作用,加强“七彩银行”建设,从而记录学生习惯养成的动态过程,通过“七彩币”和“班级之星”胸牌,依据规则逐级兑换的方式,让学生在积分兑换游戏中积累好习惯,积储自己的道德资产,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到不论自己在哪方面有优点,只要努力,总有展示和获奖的机会,总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和鼓励,不断增加孩子们体验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尤其是一些学习上落后的学生得到发展,认识自我,树立自信,逐步融入班级群体之中,共同进步。
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一定要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榜样激励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理分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