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旭霞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华西希望小学,宁夏 银川)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进行,教师逐渐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并积极作出相应改进,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总体来看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下面我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作出了简要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策略,希望与各位同行一起切磋探讨。
在现有教学体制下,很多教师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依然延续“填鸭式教学”,可以简单概括为教师单方面“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既定任务”,教学方式流程化、模式化,教师“为了教而教”,学生“硬着头皮学”,双方疲于奔命,但收效却并不显著。这种模式长期延续的主要因素如下:一是教学任务非常艰巨,教材安排非常紧凑,教师在课堂时间内必须完成既定任务,无法承担改变模式带来的风险;二是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在关于教学方法的思考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填鸭式教学”带来的两个最主要弊端:
一是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发挥。教师只要按既定计划把授课内容传达给学生,就算完成这堂课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能否接受并不作过多关注。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对学生进行象征性提问,但也只是“例行公事”,学生回答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最终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答案”上来就可以。长此以往,学生无法在学习中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学习自主性难以发挥。
二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教师在备课时已经规划了整堂课要讲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和互动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学生在学习时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进度,不仅会感觉吃力,而且对教师讲授的知识吸收程度也很有限。这就如同报团旅游,人们到了一个景点还没有来得及仔细观赏品味,就已经被导游拉上车去往下一个景点,看似哪里都去了,实际是走马观花,什么都没记住。教师“把该教的都教了”,但学生“该学会的没学会”,虽然教学任务完成了,但实际效率很低。
有些教师过分严肃,不苟言笑,对学生批评过于严厉,让学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或过于强调课堂纪律,导致学生精神紧张,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或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授课语言死板教条,学生缺乏兴趣等。
小学生是语文学习打基础的阶段,有些教师只注重课上40分钟,“上课教书,下课走人”,缺乏与学生深度交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也不够,非常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避免刻板地强调课堂纪律,增强授课语言的幽默性,减轻学生面对教师的压力,提升课堂气氛活跃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精练教学内容,缩短教师单方授课时间,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以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空间,增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动或讨论环节,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二是课下与学生加强交流。一方面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以便对讲授内容和方式作出有效改进;另一方面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感情,学生在上课时会更加认真听讲。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增多,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更具优势,具有表现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适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例如,在讲到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文,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两分钟的短片动画,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致勃勃地观看动画。视频将曹冲称象的场景和过程完整、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学生理解起来非常直观。视频观看完毕,我再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升,乐于对课文作进一步了解,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的优点非常显著。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一是布置阅读任务。如每月读一至两本课外刊物或学生读物,需要学生写出心得体会或读书笔记,培养学生读写结合能力;二是布置写作任务。如每周写两篇日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三是开展辩论会或故事会,让学生自拟主题进行辩论或让学生给全班同学讲故事,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逐步摆脱传统教学的桎梏,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乐学、善学、会学”,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